中
台 山 月 刊 288 期 |
|
本期主題:自心是佛莫遠求 |
|
禪七觀心淨土現文/普學禪寺護法會副會長 傳利 一次,在南台灣偉岸山間一座寺院傳來嘹亮「爐香讚」的梵唄聲,我久蒙塵勞的心頓然清醒過來,眼淚不停掉下,聲聲的梵唄音聲如甘泉般,洗滌我紛擾的思緒,內心變得非常平靜且清涼。自此之後,我決定深入探究佛法,尋尋覓覓,南來北往,最後找到生命中的導師——惟覺安公老和尚。 心水清明塵勞歇 尋覓探究的過程中,深厭娑婆世界的不淨和喜愛阿隬陀佛極樂淨土的清淨;然而,在參加一次又一次的禪七後,逐漸了解禪宗修行的法門,知道淨土就在自己心中。所謂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透過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,身心清涼。一支香接著一支香的靜坐,塵勞沉澱下來,心水漸漸清明;跑香道上學習放下所有的念頭,只有當下行香的自己,緊跟著前面同參師兄的腳步,學習覺察覺照,念頭跑了,馬上收回;靜坐時依照師父指導,收攝六根,隨著數息,心很快就寂靜下來,更以「不理它」讓許多生起的念頭不再相續,用上功了就不覺腿疼,也沒有了時間、空間的概念,一支香很快就結束了。 主七和尚開示靜坐時的八觸現象,在禪坐上有了稍些的體會。心在淨化過程中會產生八觸,其中癢觸境界曾一度困擾著我,歷經三個禪七,這個境界方過去,終於相信老和尚說的,境界若過不去,要用功修加行,要多誦經、持戒、修善積福,境界很快就可以過去了,真是至理名言。所謂「欲知山前事,須問過來人」,自己親身經歷,更加體會善知識的重要。 禪七是我新生命的開始,禪七結束了,也就意味著我以另一種生命的態度面對生活。在禪七中持戒和修定用功是靜中養成,回到精舍一場又一場的法會,以及在家庭與工作崗位上,則是在動中磨鍊。自己將在禪七中運用數習觀、覺察覺照的方法,落實到生活上。無始來的習氣,藉由禪修課聽經聞法、反覆思惟,一次又一次地修正。每天維持靜坐定課,透過靜坐沉澱思慮,將煩惱一掃而空;遇到不解的事情,也因為靜坐後心較清明,能夠找出解決的方法。靜坐讓我每天充滿了活力,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,生活變得很有意義。 平日常起覺察、覺照,一有妄想無明馬上察覺,不理妄想,繼續持誦心經或觀音菩薩聖號,心海一片清涼。生活中面對各種紛擾的人事問題,除了用正確態度面對外,廣結善緣、累積福德資糧都很重要,無形中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,心中煩惱少了,修行自然容易進步和突破。 靜中養成動中覺 感恩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慈悲,把禪宗心法普傳在家、出家四眾弟子,讓自己有機會學習到無比珍貴的法門,更有禪七實際的操作練習,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,不管是大乘解行研經班或精舍每一堂的禪修課程,都是累積我成就道業的因緣,所以我把握每堂課程,用心學習。山上每場法會或精舍的每項活動,也都是動中磨鍊最好的機會,一次又一次的練習,讓層層的習氣一點一滴地脫落。 老和尚就像觀音菩薩一樣,視每位眾生如愛子,創造許多因緣,讓我們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,把小我提升為大我。心念的轉變,讓自己的修行不斷地提升,不管是日用行持或修行目標,都有著大幅度的突破,我不再只求自己往生淨土,不再厭棄五濁惡世,透過一場又一場法會的參與,懂得知恩、感恩和實際行動的報恩,所發的願也由自身擴大到所有一切眾生,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師兄弟同乘一艘法船,往寂滅的彼岸前進。 願生生世世修菩薩行,跟隨大善知識的腳步,深化修行,守護道場,落實佛法五化。以師志為己志,以師願為己願。此願無盡,一直到圓成佛道,祈願眾生亦如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