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8
 
本期主題:自心是佛莫遠求







古德云: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,三世諸佛,證此心佛。」
佛性人人本具,不必向外馳求。
無所求、無所住,清淨心就是佛。
觸物起照,心不染塵,即契佛心,得大自在。


佛向性中作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彤法師


  唐朝長慶大安禪師參禮百丈懷海禪師,問曰:「學人欲求識佛,何者即是?」百丈禪師回答:「大似騎牛覓牛。」大安禪師又問:「識得後如何?」答曰:「如人騎牛至家。」

  修行學佛者常會有同樣的疑問:「如何是佛?佛在何方?」所謂「本性是佛,離性無別佛」,能聽的這念心就是佛,離心無別佛,離心無別道,佛就是人人本具的心性,心性就是佛,契悟到自己本具的佛性就是見道,就是見佛。悟心本具,不要向外追求,否則就如同騎牛找牛,心外求佛就始終見不到佛。修行就是要了解心性之理,如果離開這念心另外去找一個道,就是迷失本心;相反地,若能契悟自心,直下承擔,便能就路歸家,才不會走錯路、走遠路,才能真正與道相應。

  悟到這念心,接下來便是保任的工夫了。大安禪師再問:「未審始終如何保任?」百丈禪師答:「如牧牛人執杖視之,不令犯人苗稼。」調伏這念心,就像牧牛,心起了惡念,就如同牛看到好吃的東西要去偷吃,犯人苗稼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透過覺察、覺照的工夫,使覺性時時現前。時時刻刻返觀自照,覺察自心當中的過失,反省、檢討、改過,透過觀行法門,使這念心不向外攀緣,工夫純熟了,安住在覺悟的心性上,達到二六時中都能清楚明白,處處作主,便是真正騎牛歸家。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佛向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。」這念心本自清淨,本自具足,修行就是要在這念心上去契悟、去用功。《中庸》云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。」這念心時時都要念念分明、清明在躬,不但要在理上契悟,還要在事上落實,於行住坐臥中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。修行是在自心當中去承擔,見取自性,直成佛道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