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88 期 |
|
本期主題:自心是佛莫遠求 |
|
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──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編輯部整理 佛法講「萬法歸宗」,「宗」就是指我們這念心,這念菩提心、覺性、寂靜無為的心,一切法統統要歸於自性,了解了以後,心自然就定下來了。否則,聽到哪裡有上師灌頂,哪裡的上師有神通……馬上就要去湊熱鬧,這山望向那山高,這個心始終定不下來。佛經裡面講,沒有天生的釋迦、自然的彌勒,沒有哪個法門是坐著等待就可以僥倖成功,一切都是勤苦修行得來的;除了勤苦修行,還不能走遠路、走錯路。走了遠路,始終在外面繞圈子;走了錯路,南轅北轍,始終不能到家。 迷即眾生覺即佛 禪宗直截了當,告訴我們「自性迷即是眾生,自性覺即是佛」,心迷了就是眾生、覺悟了就是佛,千經萬論都是講這個道理。覺悟又有深淺不同,有些人不了解這些道理,就會產生疑問:「我現在覺悟了,為什麼不是佛?」佛經上說,這念心在聖不增、在凡不減;雖然佛性本具,人人平等,可是迷悟、染淨的程度不一樣,所以呈現出來就有凡聖之別,眾生的心和佛菩薩的心都是一樣的,然而佛的心沒有煩惱、執著,眾生的心就是有煩惱、執著;佛的心像一面鏡子,不落一點塵垢,眾生的心如寶鏡蒙塵、鏡子上有很多灰塵;佛的心像一潭止水,照天照地,眾生的心非但不是止水,而且還有波浪,不但有波浪、還有塵沙,這就是不一樣之處。成就佛道,佛的心也不比我們增加一絲一毫,只是這個心煩惱漏盡了、心清涼了、清淨了而已;眾生在迷,這個心也不減少一絲一毫,只是還沒有成就佛的智慧、禪定、神通妙用而已,只要把這念心澄清了,最後跟佛的心還是一樣,這就是不增不減。知道了這些道理,修行就不會走遠路、走錯路。 自心是佛莫外覓 這念清淨心是本具的,從過去到現在、從現在到未來,法爾如是。佛經裡講:無始無終、不生不滅,無量壽、無量光,就是指我們這念清淨心、無為心、不動心、平等心、覺性、真空妙有這念心,這就是我們的本具法身。 一般人天天都在用這念心,卻不知道這念心的微妙,不知道這念心有無量功德、這念心是我們的真生命,如同儒家所說「百姓日用而不知」。我們現在來學佛修行,如果還不知道這念心,還在外面東尋西找,那就糊塗了,對不起自己。所以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離道別覓道,終身不見道,波波度一生,到頭還自懊。」離開我們這個覺性、菩提心、清淨心,在外面去尋道,道就不在了;不敢直下承擔這念本具的覺性,不知道檢討反省、在這裡來安住,想要在外面去找,始終是找不到的;想要在外面去求佛,佛早就離我們很遠了。 有些人雖然這裡拜佛、那裡朝山,心卻跑到外面去了,自己有個自性佛卻不知道去拜,自己有個自性靈山卻不知道要朝。我們的覺性就是自性天真佛,要懂得去親近,時時刻刻念念分明,有了過失,馬上檢討、反省、改進,隨順覺性,清淨六根,這就是親近自性佛。假使不知道這個道理,拚命心外去求佛、拜佛,到最後只是一無所得。 不離自性道可成 所謂念佛有一個自性佛,誦經有一卷無字經。我們念佛,是藉事顯理,用這句佛號顯出我們本具的性德;誦經,是依這個經文來明白我們的本性,大家要了解。古人說:「明明白白一條路,萬萬千千不肯修。」諸位聽法的這念心就是「明明白白」,這念心是自己本具的,為什麼不肯修?不敢直下承擔?能聽、能說、能動、能笑,能誦經、念佛這念心,是誰在說、在笑、在誦經、在念佛?要認識這個、認識自己這念心,在這個地方用功,才對得起自己。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菩提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,由於我們過去在迷惑當中,起了種種煩惱、執著,造了種種業障,所以這念心就像一潭渾水、一堆垃圾一樣。我們現在就是要把垃圾化掉,化腐朽為神奇;把沙石、塵沙沉澱下去,清水現前,進一步還要把塵沙化掉,如此就能超凡入聖,要做這種工夫。 「直了成佛」,不是悟了就了了,所謂「直心是道場」,念念分明,處處作主,不拐彎抹角,就是直了;保持這念清淨心、不動心,保持這個靈明妙覺、這個覺性存在,白天如是,晚上也如是;靜中如是,動中也如是;一天、兩天,一月、一年……都是如是,就是直了。 如果這念覺性不存在、迷掉了,起了煩惱、打了妄想,就不是直了。相反地,起了煩惱,能把煩惱照破,歸於無為心、清淨心;打了妄想,知道自己跟著妄想跑掉了,馬上把心收回來,安住在覺性上面,這就是直了。「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」,佛就是覺悟的意思,覺悟這念心就是佛。時時刻刻保任這念本然清淨的心,不拐彎抹角,自然可以成道、成佛。 過去有一位無明慧經禪師說:「無始劫來祇這箇,今日依然又這箇;復將這箇了那箇,這箇那箇同安樂。」「這箇」,就是諸位聽法的這念心。我們打坐、靜的時候,念念不離「這箇」;在動的時候,也不離「這箇」,要念念分明、處處作主,只起善念,不起惡念,只講佛法,不講雜話,只做佛事,不做惡事;如此靜也是福報、動也是福報,這就是無量的功德福報。 修行,時時刻刻都不能離開這個覺性,《中庸》也是這麼講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;可離,非道也。」「不可須臾離」,這念心一打妄想,就離開這個覺性、這個道了,所以一刻都不能離開這個清淨心、這個覺性,時時刻刻都要念念分明、處處作主;「可離,非道也」,離開這個覺性,要想成道,是很困難的。 修行要明白這些道理,明白以後,心自然就落實了。了解了這個道、這條心路,進一步還要發長遠心、發大心、精進實踐,在動靜閒忙當中,綿綿密密、不斷地在這念心上去用功,這一生修行,就不會虛度一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