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87 期 |
|
本期主題:三界虛妄 但是一心作 |
|
轉念法界寬文/基隆佛教蓮社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松 《楞嚴經》云:「由心生故,種種法生;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。」一心生十法界,心念一生起,就會有相應的法界,因而產生相應果報。所以,修行就是要在起心動念處努力,佛法云「靜則一念不生,動則萬善圓彰」,靜坐時不只惡念不生,連好的念頭也不生,保持清楚、明白、作主;動中則隨時要起善念。打坐時,運用師父教的觀息和中道實相觀,訓練自己一念不生;在動中,面對忙碌又複雜的職場、家人朋友間的人際相處,很難達到一念不生,因此要練習動中只起善念。 如果周遭都是善人和善事,就比較容易起善念;如果遇到的是惡人或惡事,譬如誹謗、攻擊、誤解你的人,或是碰到倒楣的事,要生起善念就比較有挑戰。這時候可以學習修忍辱波羅蜜,但如果沒有思惟其中的道理,只是一直強忍,這樣的忍還是有極限。 可以依著《達磨二入四行觀》中報冤行的教導,當遇到惡人或惡事時,告訴自己,我過去世對人家也做過同樣的事,過去世所造的業,現在業果成熟,所以能甘心甘受。如此就能理解這個業,也能歡喜接受這個果報。 歡喜接受已經成熟的業果,是正面的處理態度,但更進一步要避免造新業,如同世間所說的「源頭管理」。這時就要發揮覺性的作用,對於任何生起的念頭都要覺察,檢視生起的念頭是善念、是惡念?如果是惡念,則要藉由覺照來照破,譬如受到別人的誤解,通常的直覺反應是對方沒有理性、對方沒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、不可理喻……;我們很少回過頭來用三世因果的道理來面對這些問題。可以運用懺悔法門,反省檢討、拜懺、禮佛、誦經、持咒等,同時將功德回向給對方,藉此與對方解冤釋結。 面對紛擾的人事物時,時時提醒自己要轉心念,心念一轉,法界即轉。透過如此修行,必能幫助我們轉凡入聖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