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86 期 |
|
本期主題:慧觀離瞋向光明 |
|
轉化瞋心得自在文/普皇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讌 以前的我,對瞋心的認知如同一般大眾,當碰到逆境、別人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,又或者自己要做的事被妨礙時……,內心往往會生起強烈的不滿和瞋恨。於是情緒混亂,因而失去冷靜的判斷能力,最終做出了錯誤的決定。 學佛是修鍊自己的心,修行就是修心。瞋恨是菩提心與慈悲心的大敵,故古德云: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」只要起瞋心,業障隨即現前,不但害人害己,將來還要受瞋心的業報。瞋恨也是煩惱的根源,是三毒之最;煩惱重者,瞋心重,我執更重。 「慈悲心」是去除瞋心的最佳良藥。面對境界時,我們對待一切眾生,要把他們當作是過去的父母,也是未來的諸佛。所謂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要以慈悲心、同理心對待與我有緣、無緣的眾生,若能做到冤親平等,則不會有人我親疏、你對我錯的問題產生。 「忍辱波羅蜜」也是對治瞋心的法門。煩惱能否轉為菩提,端看自己在動怒之際能否察覺。面對外在的境界所帶來的煩惱,如果能夠忍受,讓心靜下來,就不會起瞋恚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沒有一法是真的。又云:「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。」修忍辱要真正用得上功,一定要明白空性的般若智慧,要能時時思惟三輪體空的道理。 修行最重要的是一個忍字,要了解煩惱是因緣和合的假象,當逆緣現前、習氣發作時,要知道這個身心是因緣假合、虛妄不實的,「我」其實是不可得的,既然沒有一個我,又怎會有因人、因事所產生的煩惱呢? 萬法唯心造,諸相由心生,明白眼前種種虛妄境界皆由自己的妄心所生,若能契悟諸法實相,就不會執著於虛妄不實的境界,即得解脫自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