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5
 
本期主題:眾志成城,功成始於無我







古德云:「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。」
世間萬法,皆須眾緣和合方能成辦。
了達此理,以無我為基,集眾人之力廣行眾善,
功成不居,心無所著,則能於菩薩利生事業中,成就真實功德。


慈悲利他 功成無我

文/普同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箴


  在中台道場學佛多年,弟子深深覺得一場法會的圓滿,確實需要各種因緣和合方能成就。譬如主法法師的慈悲帶領、維那悅眾法師的領眾唱誦、啟建功德主的恭敬虔誠、與會大眾的歡喜參與、佛事儀軌的如儀莊嚴、法會時間的充分掌握、供品素齋的周全準備、各項執事的發心協助等等,需要集眾人之智、聚眾人之力,和合一心。從重重無盡的因緣當中,體悟到沒有一個法是恆常、獨立的存在,一切相依相待。每個生命個體,對其他個體、生存環境都有高度依存性,修行、成長又何嘗不是需要眾生相依相待、彼此互助合作方能成就?每每思惟至此,便覺得身為佛弟子更應懷著慈悲感恩、利他無我之心。

  同樣一件事,由不同的人集結合作時,便會產生不同組合。隨著諸多因緣變化,佛弟子必須學習運用智慧善觀因緣,適時調整自己的心念,凡事以大眾的利益為優先考量,處處為眾生、為道場著想;若一味堅持自己既有的做法及習慣,不懂得隨順因緣,就容易產生「我執」,造成人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。尤其當我們誤認一切萬法為實有時,便會在虛妄中分別執取,陷入無明煩惱,障蔽真如自性。

  記得弟子初領學員長執事時,有位學員初到精舍便百般挑剔,從禪堂的冷氣、開水的溫度、回山住宿的安排、乃至領隊的服務等,舉凡精舍的一切無一不在評論之列。弟子的心情當然也會隨著學員的眼神話語而起伏,諸多心念應運而生,所幸這時想起了老和尚的開示,就會問自己:「起煩惱了嗎?起煩惱的是誰?」知道煩惱,不隨煩惱,就是菩提;若能了達一切法緣起性空,安心不動,所有外境都是在成就自己。如果菩薩妄執有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四相的分別,就不能稱為菩薩。這些年在禪修班發心,真正感悟大乘菩薩「弘法是家務,利生為事業」的人生態度,佛弟子應該效法諸佛菩薩無相無我、慈悲利他的精神待人處事,放下我執,無私利他,如《梵網經》所云:「惡事向自己,好事與他人。」在學習菩薩行的過程中能善用緣起、不住緣起,就不易產生衝突糾紛,方能在菩提道上永不退轉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