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5
 
本期主题:众志成城,功成始于无我







古德云:「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。」
世间万法,皆须众缘和合方能成办。
了达此理,以无我为基,集众人之力广行众善,
功成不居,心无所着,则能于菩萨利生事业中,成就真实功德。


无我发心 和合功成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星愿法师


  有合奏经验的人想必都会认同,欲使乐曲动人心弦,当中的关键在于乐团是否能「和」。在国乐团中最耐人寻味的回忆,就是在乐声流动之际,感受到所有乐器声以及每个人的动作和心念,由里至外,无不和谐地相互共鸣。

人和则诸善成办

  事实上,世间的一切事情──个人学业、家庭相处、公司营运、社会发展,或者于出世间欲守护道场、深化修行、落实弘法,都必须众缘和合才能成就。一切法以人为根本,人以心为根本,人心若能和谐,则诸善皆可成办。所谓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,如何做到「人和」?仔细思惟,关键在于「无我」。

  回忆过去团练经验,当指挥棒一落下,弦乐、管乐、弹拨乐、打击乐等十多种乐器响声齐鸣,要「和」就必须张开耳朵听彼此的声音,专注跟随指挥,收起个人锋芒,全然配合。当时不知道,放下个人的意识、执着、情绪,以成就大众为先,就是无我的精神。若能以无我精神待人处事,那么人与人、家与家、国与国之间,则会更加和睦融洽。

  战国时代的赵国,蔺相如因为在渑池之会护国有功而被封为上卿。廉颇不甘居其下,心生怨怼,便想为难蔺相如。蔺相如因此处处回避,门人质疑他胆小怕事,群起不满,蔺相如方才道出原由:由于他深知自己和廉颇乃赵国的两大支柱,唯有两人和睦共处才能保家卫国,令外敌不敢进犯,因此放下私人情感恩怨,以国家为重,处处退让。这番大公无我的话传到廉颇耳中,心中感动惭愧,故有「负荆请罪」的千古佳话。

  千年以后,在人人我执高涨的现代,蔺相如的无我精神依旧值得学习。面对一切棘手的问题──全球暖化、战争、疫情等难题,唯有怀抱无我利他的善念,才能避免各谋其利、针锋相对的局面,成就和谐的人间净土。

无我发心事理圆

  就修行来说,想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,须从无我发心开始。以在道场中发心为例,人人以圆满常住事为目标,不计较时间及坡务、不好胜争名,四众和合共修,如此才能守护道场。藉发心动中磨炼,不论顺逆境界、有无善缘、事情难易,时时保持正念欢喜,奉献身心,无有吝惜,以此降伏我执烦恼,即深化修行;时时秉持「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」的愿心,将三宝、众生看得比自己重要,方能万众和合,齐心齐力落实弘法,使佛法广传。

  不论在家众或出家众都有两种功德。一是修福修善的功德,必须透过无我发心,和合大众,方能成办一切善法,成就功德法身。二是断烦恼的功德,亦是在无我发心中,调和自心无明习气,直至时时刻刻与理通达和谐,成就清净法身。无我发心,和合功成,有事有理,事理兼备,便是究竟功德圆满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