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5
 
本期主題:眾志成城,功成始於無我







古德云:「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。」
世間萬法,皆須眾緣和合方能成辦。
了達此理,以無我為基,集眾人之力廣行眾善,
功成不居,心無所著,則能於菩薩利生事業中,成就真實功德。


成就佛道始於無我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星耀法師


  「有成」,有成就、成功之意。那麼,是否自己得到愈多,就代表愈為有成?相反地,若是「無我」,事事不為自己著想,如此能成功嗎?試想一件產品要能成功暢銷,一間餐廳能夠門庭若市,必定是要由消費者的角度來設計思考,方能引起廣大共鳴與迴響;而從他人的角度來思惟,就要能放下自我的執著,所以可知,若能做到無我,即能有成。

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無比

  何謂「無我」?首先,「我」有常住不變、獨立自存之意,亦有能主宰、支配之意。一切法皆依眾多因緣而生,即不具備「常、一、自在、自主」等特質,是無自性的,故「無我」。例如我們吃到一碗飯,當思惟米飯是由農夫辛勤播種、插秧、除草、收割、曬穀,乃至碾米、包裝等,經由運輸運至賣場,最後還須洗米、烹煮;過程中尚須仰賴風調雨順,眾緣和合方能成就,是故應當心存感恩與謙虛無我,不要只為自己著想,以自我為中心。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有我罪即生,亡功福無比。」若只為自己著想,心量愈來愈狹窄,為了一己私利,不惜犧牲別人,則造業受苦的還是自己。如此感得的惡果即是人見不喜,橫結惡緣;並且易起憍慢心,壯大自我,想要成功也很難。當知我執是生死的根本,唯有破除我執,無我才能有成。

  若明白無我的道理,知曉萬事萬法皆因緣和合而成,凡事能以無我、利他的角度思惟,為他人著想。善念能感善報,成就善的循環,即能一切有成。若團體中人人皆能無我發心,必定善緣和合、眾志成城,成就大事。

利他無我相 事理俱一如

  如何落實無我發心?第一步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。例如自己不希望別人惡言相向、態度不佳,是故反求諸己,待人時則要心誠、色溫、氣和、詞婉。其次,積極利他行善,把握每個能幫助他人的機會,見老弱婦孺,扶他一把;用完蓋腿布後摺疊整齊,讓下一位使用者見了歡喜;更進一步,修六波羅蜜,廣度有情,願令眾生皆能聞法修行,解脫生死,得畢竟大樂,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
  最後,由事上無我發心,契入理上無我,經云:「當念身中四大,各自有名,都無我者。我既都無,其如幻耳。」了達色身是四大假合而成,外面的四大亦皆緣起性空,故無我、無自性,證到我空;菩薩不但了解空性,還了解假有,進一步證到法空。最後,連空也不執著,契悟諸法本性本空,當下契入實相,這就是如來的境界。

  開山祖師一生行道,為弘揚佛法,廣度有情,無我奉獻,南北奔波,席不暇暖,舉辦無數場大型法會、弘法講座,並躬親主持百梯次禪七,廣立精舍,令中台心法廣傳,落地生根,使佛法弘揚於世界,興盛於現代。再觀釋迦牟尼佛,因地當中發大願修菩薩行,捨頭目腦髓,行無我布施,成佛後說法四十九年,廣度眾生而無所著。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皆是落實無我有成的最佳典範。

  不論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無我皆能令學業、事業、道業有所成就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欲成就無上菩提,究竟圓成佛道,就從無我開始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