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83 期 |
|
本期主題:逆境是良師 |
|
化逆境為資糧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星靖法師 俗話說: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、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」。廣欽老和尚也開示:「越是會修行的人,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。」由此可知,無論是世出世間,逆境都是淬鍊身心的一大助緣。 苦集滅道證菩提 在世間上許多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一段艱辛的歲月。例如大音樂家貝多芬雖然經歷失聰,卻始終對音樂創作抱持信心與熱情,失聰的因緣反而讓他更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,最終譜出了經典的「第九號交響曲」。這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面對人生中的逆境時,並非自怨自艾,而是忍耐、接受並且從中學習,使逆境成為人生中的轉捩點。種種不如意對於這些人來說非但不是阻礙,反而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、人生歷程的一大良師。 佛法更進一步告訴我們四諦的道理:「知苦、斷集、慕滅、修道」。面對人生的種種苦,若能如實了知,以佛法的知見思惟、修習來化除心中的煩惱,必定能遇難呈祥,遠離苦果,成就自己的道業。 佛陀時代有位畢陵伽婆蹉尊者,一次,當他於城中乞食時踩到一根毒刺,舉身疼痛,但他並沒有因此起煩惱,反而開始思惟佛陀所說的教法,入了空定,歷經二十一日後煩惱漏盡,成就阿羅漢的聖果。虛雲老和尚於高旻寺為求打七,忍自己墮水之苦而不言,即便受常住責罰、病情加劇仍晝夜精勤,最後萬念頓息,工夫落堂,於打碎杯子時因緣成熟,大徹大悟。祖師大德面對逆境時不以此為苦,而能以佛法的正知見化除煩惱,逢凶化吉、成道證果。 一念清淨能轉境 學生時期精舍的住持法師曾邀請自己擔任佛學社社長,但當時只剩下自己一個社員,讓自己百般猶豫,深怕佛學社倒在自己手裡。但想到開山祖師開創中台時也是胼手胝足,反觀自己的煩惱實是承擔力與願心不足所致而感到慚愧。面對自己內心的困境,轉念思考,正是只有一人,社團反而有無限發展的空間,便接下了社長的職務,發願要重振佛學社。現在回頭看,雖然擔任社長並不輕鬆,但那段時光不僅稍稍擴大了自己的心量,更種下日後發心修行的種子,全因當時能面對自己內心困境的一念正念。 同樣都是苦境,一般人多加埋怨,世間賢達或出世聖者卻不以此為苦,反而能化逆境成助力,其關鍵在於我們這念心。四祖道信禪師云: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。心若不強名,妄情從何起。妄情既不起,真心任遍知。」境界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,端看我們如何看待它,因此四諦第一個是苦諦,要「知苦」,如實地了知苦,而非隨苦境而去。面對苦境,忍心不動,以正知見化除煩惱,往往在未來回頭望時,會發現當初吃的苦正是如今成就的助緣。如此,真正能化逆境為資糧,轉煩惱成菩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