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2
 
本期主題:慎言養德 人所敬信







古德云:「學道之士,凡有所欲言,當籌之於心,
揆之於理,離諸諂曲,質直無偽。」
行者莊敬自覺,言寡尤,行寡悔,令人如沐春風。
但淨口業,自植厚德,遠離顛倒,直契無為。


慎避口過 從心出發

文/普賢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語


  猶記得第一次從皈依證上看到自己的法名「法語」時,心裡好歡喜,覺得這個法名特別殊勝好聽。待歡喜過後冷靜下來,則深覺這個法名一定有它深層的意義,我想,就是讓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留意說話。

  反省自己是屬於藏不住話的人,和熟識的朋友之間更喜歡開玩笑、打打鬧鬧,也一直以為這樣是彼此熱絡的表現。然而,過去自己曾經有過幾次因為失言、開玩笑,導致友情決裂的悲慘經驗,即使後來懇切道歉,對方仍不接受;也曾經因為自己的情緒和失落感,口不擇言,造成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逐日對立,彼此陷入困境。

  薰修佛法後,思惟佛陀開示的口四過: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,才驚覺原來不只是講髒話、罵人、欺瞞謊言,屬於不清淨的口業,眾生習性中的撥弄是非、說無意義的玩笑話,也是造口業。回首自己在說話這件事情上常踢鐵板,造成人際關係上的緊張和苦痛,除了告誡自己應當遠離口四過,也努力要求自己在語言上從修習「忍」力開始,寧可不說,不要話多,戒掉輕浮的習慣,期許「生處轉熟,熟處轉生」。

  經過一段時日反覆練習,加上誦經、打坐定課,更加體會到語言看似是彰顯於外的表達,實是源自內心,不論是心存故意,或是不經大腦脫口而出的話,其實都是內在習氣的展現,正如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曾開示:「眾生內心有瞋心、嫉妒、驕慢等煩惱,因而易犯種種口過。」因此更須常思己過,慚愧懺悔,修身養德,淨化內心,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刨根除弊。

  所謂「吉人之辭寡,躁人之辭多」,現在由於話說得比較少,因而感受到內心安定的力量,與人溝通上少了很多爭執,也更能聽出對方話語背後的心理感受,達到真正溝通的目的,不但人際關係變得和諧,亦避免許多無謂的禍端。期勉自己慎避口過,勤修十善,以柔軟語、讚歎語、誠實語、質直語布施與人、廣結善緣,令自己和眾生得無畏,讓法水更加入心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