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2
 
本期主题:慎言养德 人所敬信







古德云:「学道之士,凡有所欲言,当筹之于心,
揆之于理,离诸谄曲,质直无伪。」
行者庄敬自觉,言寡尤,行寡悔,令人如沐春风。
但净口业,自植厚德,远离颠倒,直契无为。


真诚柔软 利他自利

文/普得精舍大乘解行研经班学员 传验


 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,透过语言可以传达理念、表达关怀,更能借由语言鼓舞人心、广结善缘。

  过去因为职业的关系,说话大多是直来直往、叙事论理,与人论事总要说个清楚明白,认为是非对错必有定论,「有话直说」才能节省彼此沟通的时间,做事才会更有效率。久而久之,觉得与事情本身无关的话语皆是多余,嘘寒问暖、生活琐事极少成为谈话内容。与人的交流,便只停留在「事」,而缺少对「人」的关照。

  退休后,便更寡言了。无事可论,便无须说话;用笑容代替言语的关心,安安静静听经闻法、出坡作务,也觉得安心自在。每次上禅修课,总是沉浸在佛法义理所带来的喜悦中,法喜充满!一年又一年,直到精舍要招生,想要分享自己学佛的欢喜时,才惊觉到面对从未接触佛法的友人,竟说不出佛法对自己的助益。当下的心情,真是只有「苦啊!」可以形容。心中大大地忏悔,这样如何接引学员?于是开始努力体会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,思惟自己学佛后处世方式及心态上的改变,再化成言语分享给他人。

  学佛之后,知道要学习心更柔软,为了更适切地关心对方,也会主动关怀学员们的家人及生活状况;为了让学员能安心、持续地来听经闻法,必须谨慎地表达想要传达的法讯;于是我开始练习「好好说话」。在与学员沟通前,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想清楚,在过程中用心聆听对方所传达的担心,一步步化解其心中的疑虑,不断提醒自己语调要轻柔、不急促。每一通电话,都是觉性的练习。

  学佛之前,会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,怕对方对自己失望,言语中难免会避重就轻,对于过失也容易覆藏,或以开玩笑的言语带过。如今懂得「常自见己过」,不断地检讨、反省、改正,认真面对自己的过失、放下对自我的执着,言语就能离诸谄曲、质直无伪。

  「佛法以人为根本」,言语的目的是为传道、为解人忧、为劝人为善。以此为出发点,便须善观因缘,才能言所当言。慎言养德,期许自己善体会言语之妙用,常说真诚的柔软语、赞叹语来广结善缘,于利他中完成自利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