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2
 
本期主题:慎言养德 人所敬信







古德云:「学道之士,凡有所欲言,当筹之于心,
揆之于理,离诸谄曲,质直无伪。」
行者庄敬自觉,言寡尤,行寡悔,令人如沐春风。
但净口业,自植厚德,远离颠倒,直契无为。


善言度人 共创光明

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星绚法师


  语言是人们沟通、互动的桥梁,透过说话的声音、语言、表情及眼神,传达彼此内心的想法。所谓「言为心声」,语言是表达人们内心诚意之声;人言为信,信者诚也,故心正则言正。因此,发自内心说实语、真诚语,就能与人结善缘;不仅能让闻者欢喜,启发他人善念,亦能庄严自身。

  古人云:「赠人以言,重于珠玉;伤人以言,甚于剑戟。」说话能成事,亦能败事;可成清凉池,亦能成焰火。故孔子说:「仁者,其言也讱。」君子出言谨慎,必有所忍,不卖弄口舌,不浮躁多言。一句适时适地的话,说得真诚、得宜,不仅能守护自己的身口意,也能受人敬重。相反地,说不实在的话,搬弄是非,说虚伪浮夸的绮语,哗众取宠,则人不喜听、不信受,更容易招来祸患。所谓「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」,一切是非之来由,只因多开口,烦恼皆因巧弄唇舌。因此话多不如话少,话少不如话好。

  如何说才能算是「话好」?凡能令人消除烦恼、增长智慧、益于修己利人者皆是。昔日,佛陀之子罗睺罗,幼年有喜欢说谎的习气,佛陀便以洗脚水为比喻,告诉罗睺罗:当心中充满贪瞋痴三毒垢秽,就如同洗脚水一般污秽,不可再使用。不守口摄意,口出恶言,是众人所不喜爱、智者所不惋惜的,如同廉价的洗脚盆一样,丢弃了也没人会觉得可惜。惕励自己当学习佛陀,以正语、实语、爱语化导众生,令众生欢喜信受。

  反思自己平日所言是否「出言以善」?抑或「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」?《佛遗教经》云:「若种种戏论,其心则乱,虽复出家,犹未得脱。」道宣律师亦劝诫学人:「谛观少言说,人重德能威,远众近静处,端坐正思惟。但自观身行,口勿说他短,结舌少论量,默然心柔软。」修行就是要反闻闻自性,清净三业,对自己所说、所闻要谨慎负责。日常生活中慎言少说,专心聆听,收摄想说话的欲望,减少攀缘。在聆听中,学习宽容,放下我执;在慎言中,学习谦让,不急躁,不争不辩,耐心静候。从待人接物中,培养冷静从容的定力,便能逐渐减少我执、妄想,远离无益之语。

  期勉自己,无益于人者皆戒之莫言。开口动舌善用辞令,在合时合宜的因缘下,圆融俗谛,宣扬真谛智慧,以正语、实语、柔软语利益大众,令闻者心生欢喜,开创积极光明的人生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