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82 期 |
|
本期主題:慎言養德 人所敬信 |
|
慎言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星淳法師 慎,从心真聲。心,表示小心細心以任事之意;真,則是誠實無欺之意,故慎乃誠心認真以任事。又言者,心聲也。故慎言即是從心而發真誠不妄的言說。 眾生之口過,無非損害他人,故有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也。經云:「夫士之生,斧在口中,所以斬身,由其惡言。」舌就猶如一把利斧,比喻以惡言傷人,就如同以利斧害彼,而反自受害。 欲正其言 先正其心 心正則言正,如佛三業恆清淨,說的都是廣利眾生的甚深妙法。經云:「無上法王是真實語,如所如說,不誑不妄。」身為佛弟子,欲學佛之口,當從正心為入處,心正而後言正、身正。 故慎口首要當從制心為入處,返照自己說話時,當以必要性、正當性、有無加分、有無副作用為準則來自我檢視。猶記得以前三餐都要打便當時,一次在五觀堂外等待打便當,大家討論起什麼樣的便當不好打?馬上各種聲音排山倒海而來,其實自己的內心也有很多想法,但此時提醒自己要提起覺性,莫評論,因為每個便當的背後都有著為人所不知的因緣。當下打好每份便當,以清淨的三業打好齋飯供養僧寶。沒有必要性、正當性,沒有加分,有副作用之語,自當謹慎,三思而後言。 過去有一位墓魄太子,具無礙智慧,但在十三歲那年,忽然閉口不說一句話,令國王焦急擔心,便問了占相婆羅門。婆羅門說:「太子相貌雖端正,但卻身藏禍害。」國王就決定在荒郊野外挖一深坑將太子活埋。太子在被送往郊外的途中,心想:「國王、百姓都相信我癡啞了,並且是個禍害,卻不明白閉口不說話,是為了淨化口業、避免造業,如今反被誣害,若不說清楚,恐怕就要危害更多人。」而後並懇切地告訴國王:「在過去生中,自己也曾經是一位國王,名叫須念。有一次為了接待賓客,御廚特來請示是否屠殺六畜設宴款待賓客,因一時疏忽就點頭應許。因為這一句話,死後墮於地獄中,以償殺生之業。」因一言之失而受眾苦之報的故事,也提醒著自己應謹守口業。 三思而言 利樂有情 身口意的造作是來自每個起心動念,當一念不覺時,出言除了傷害彼此,徒增是非對立,亦招感未來墮惡道的果報。出言當三思,才能將無益之言,止息於口、不動於身。故當時時返照自心,正當、必要性、能加分、沒有副作用才說,更積極的是,還能善說佛法,如佛每一言、每一行皆有其因緣,能夠令眾生蒙受法益,悟入佛之知見。當有一念利他之心時,心心念念則是想著如何利樂有情,心正而後能言正語,出言便能謹而行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