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81 期 |
|
本期主題:在悲智願行中 圓滿修行之路 |
|
以願導行向光明文/普剛精舍護法會督導 傳郁 精舍一樓,有一幅莊嚴的菩薩畫像,比較特殊的是頭部呈現立體,可以看出是代表悲智願行的觀音、文殊、地藏、普賢四大菩薩。四即一、一即四,以萬行之因,展現自性莊嚴果德。 讀《法華經》時,看到常不輕菩薩面對他人的罵詈、杖打等不善言行,仍恭敬禮拜讚歎:「我不敢輕於汝等,汝等皆當作佛。」看到的都是對方的佛性而非習氣。反觀自己面對家人或他人時,為何是先看到他們的習氣?因為慈悲心不夠,所以無法站在對方立場為其著想。精舍師父很慈悲,一直引導我們從「覺心觀照」去落實修行。修行無他,就從自己的身口意做起。自己性急、經常忘了聲色輕柔,碰到心直口快的師兄,就想對方是菩薩,像一面鏡子提醒我。看到師父們總是語氣柔和,又提醒自己,師父是菩薩示現身教,應當向師父學習,改善自己。 在道場,每位師兄隨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、執事,為自他法身慧命而努力。在社會上,芸芸眾生也為與自己有緣的人奔波忙碌著。原來有情眾生法界,都各有無量菩薩護念,而這護念他人的心,是我們要感謝並學習的菩薩本懷。期許自己學習菩薩的悲、智、願、行,在日常生活中落實「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」四攝法,以普賢十大願為目標,練習常行恭敬,更於煮飯、掃地等日用中藉境發願:「當願眾生……」,以正知見為圓心,慈悲與心量有多大,法界就有多寬廣。 而願之所在,即行門所在。有三寶的地方,大家同願同行,彼此互相成就。《梵網經》云:「欲長菩提苗,光明照世間,應當靜觀察,諸法真實相。不生亦不滅,不常復不斷,不一亦不異,不來亦不去,如是一心中,方便勤莊嚴。菩薩所應作,應當次第學。」真正的光明來自每個起心動念,學習菩薩的悲智願行,巧把塵勞作佛事,則生活中所做的每件事情,都是有意義的事,如是一再練習,定能聚沙成塔。把菩薩心提起來放在自己心中,以願導行向光明,直至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,回到真生命的本源:清淨朗耀,無量光、無量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