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0
 
本期主題: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







經云:「修多羅中如聞而信,如信而受,如受而說,如說而行。」
聽經聞法,明悟道理,依理而行,方得真實利益。
行解相應,心無虛誑,自能解脫,進而攝化一切,同登覺岸。


道闊無別路 唯有腳下行

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星堅法師


 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參學鳥窠道林禪師時,問道:「如何是佛法大意?」禪師曰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白居易說:「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。」禪師則回答:「三歲孩兒雖道得,八十老人行不得。」莫因善小而不為,這看似簡單、理所當然的事,要落實在生活中卻沒有想像中容易。

老實修行莫空過

  過去在負責的執事中,經常要整理許多相關設備及檔案。雖然覺得這些事很重要,但即使不去處理,對大家的日常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。明明是對的事情,卻常常猶豫是否值得花費這麼多時間去處理,無法發起願心在事上努力堅持。所謂「有事無理,增長無明;有理無事,增長邪見。」佛法是實踐的學問,在這過程中必須事理並進,若只有文字層面的認識,在境界現前時始終會被煩惱所轉。

  禪宗祖師常勸學人:「老實修行。」老,代表熟練、經驗,實,則是真誠不虛。如初修觀行時,妄想、昏沉始終不斷,然而要告訴自己,把握每一支香用功的因緣,每一次靜坐課、半日禪,甚至每一天的早晚課誦,都不讓自己白白空過。在禪堂中惕勵著自己將相同的道理一次次重複思惟、分析。初初開始覺得進展不順,這時會想起在禪七的最後,開山祖師總是鼓勵弟子們:「還有一支香,還有時間……說不定在下一個鐘頭就會開悟。」帶著這樣的信心,一支香、一支香繼續不斷地修下去。透過「質」與「量」的累積,漸漸發現養成習慣後,落實修行並沒有那麼困難,原來自己可以做得到。縱使於境界中一時迷失,也能如「四正勤」般,做到滅除惡念、增長善念,在善法當中不被煩惱所轉,繼續堅持自己的發心。

回光返照練工夫

  達磨祖師云:「若從事上得解者,氣力壯。從事中見法者,即處處不失念。從文字解者,氣力弱。」將教理化為實踐,自己才清楚為何而修,更了解還有哪些瓶頸須突破。透過事上的努力、堅持與磨鍊,面對境界時才能發起更堅定的願心,有更好的成長、更多的承擔,更能去投入與付出。

  修行必須自己腳踏實地去努力。昔日趙州禪師在寺院擔任火頭時,有一天禪師故意將門關上,燒了滿屋子的煙,禪師大喊:「救火!救火!」當大眾趕到時,禪師卻說:「道得即開門。」大眾一時不知如何是好,直到他的師父南泉普願禪師將鑰匙從窗戶遞進去,趙州禪師才開門出來。「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,修行路上的方法、知見、環境,他人都可以指點、護持,然而要從煩惱火宅中跳脫出來,必須願意親自去嘗試與實踐,拿起鑰匙打開這扇門。假使沒有真正回光返照,沒有下這一個工夫,始終佛是佛、眾生還是眾生,菩提是菩提、煩惱還是煩惱,永遠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。

  《老子》云:「九層之臺,起於累土,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」千萬里路,總得邁開腳下的第一步。依著願心在菩提道上不斷地堅持,縱使辛苦、費時,衣沾不足惜,但使願無違。做一分得一分,做十分得十分。每一次自心的提升,除了肯定修行的價值,也使自己更加踏實地走在菩提道上,更能夠承擔,點點滴滴功不唐捐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