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80 期 |
|
本期主題: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|
|
知行合一真工夫──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編輯部整理 修行不是容易的事情,不要好高騖遠,要腳踏實地,從一步一腳印做起,修行才能落實。要確實了解道究竟在哪裡?不能矇蔽自己,這樣才對得起自己,假使矇蔽他人,日久見人心,時間一久,人家還是會知道;假使矇蔽自己,正所謂:「說到做不到,是名不到道。」說到做不到,就與道毫不相干、與本心毫不相干;與本心毫不相干,就與生死毫不相干。所以對自己的起心動念,要能馬上知道,有了過失要趕快覺察,知過、改過,這樣才是真正修道的人、修行的人。 事理圓融 行解並重 修行一個是事,一個是理。所謂事理圓融、事理不二,如果修行只有事沒有理,就容易執著一個法門,毀謗其他的法門,盲目修行,起無明、生煩惱,成了盲修瞎練,就愈修愈糊塗。如果有理無事,不去實踐佛法中的道理,就會成為邪見,或是狂念、落空。所以要事理圓融,做到了就是「行解並重」。行就是言行,理就是道理。我們的言行總是要根據一個道理,否則言行就沒有依靠、沒有著落;如果聽了很多佛法、明白很多道理,卻把佛法掛在嘴上,而沒有去落實,還是與道不相干。因此我們不僅要能明白道理,還要能去實踐,這一生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。 王陽明先生也講知行合一,知就是理,行就是事,知和行要配合起來,如果知而不行,就落入空談。所謂「坐而論道,不如起而行之。」一定要知,而且還要行。 過去梁武帝時代,有一位雲光法師在南京講經說法,講大乘法空、緣起性空的道理,感動了天人來散花,花掉下來以後變成了石頭,石頭裡面有花,叫作「雨花石」,這個地方就稱為「雨花台」。 雲光法師對空性的道理有了解,講得頭頭是道,但是悟有深淺;了解了緣起性空之理,進一步還要靜坐思惟,觀一切善惡諸法都是因緣和合,都是假名、假相、假有,諸法畢竟空寂,心與理相應就能入定,乃至斷煩惱,得究竟解脫,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。假使只是道理上的知解,卻沒有經過實踐努力,道理人人都會講,自己始終得不到真實受用。 雲光法師喜歡吃牛肉,他邊吃牛肉、邊說緣起性空,認為可以邊吃邊空;如同有些人認為:「酒肉穿腸過,佛在心頭坐。」但是酒肉穿腸過,心當中貪吃、貪色,佛哪裡坐得了?作不了主,佛就變成眾生了。雲光法師雖然很會說法,但說到做不到,往生之後,就隨業轉生為牛。這頭牛遇到梁武帝的師父誌公和尚,由於過去有出世的善根,一看到誌公和尚馬上就跪下來。誌公和尚說:「你以前是雲光法師,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變成牛嗎?你以前吃牛肉的時候,經常說:『吃而無吃,吃了等於沒有吃一樣!』現在你做了牛,也可以做而無做,能所俱空!」這頭牛一聽就開悟了,馬上撞到石崖上就捨報往生了。 心地工夫 鍥而不捨 修行學佛,一個是聞法、一個是悟道、一個是保養聖胎;保養成功了,這一生才能對得起自己,保養不成功就要隨業流轉。如果只會講一些口頭禪,似是而非,卻不在心上用功,就是自己害了自己。 永嘉大師〈證道歌〉云:「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。」修行要在靜中養成、動中磨鍊,這念心要能作主,這念覺性白天也在、晚上也在,無論動靜閒忙,這念心都在,能夠做到,這一生就能成佛作祖!所以禪宗開門見山就是悟這個心、管理這個心、淨化這個心。這念心要覺察、覺照、覺悟,念念分明、處處作主,不要隨便起心動念,這個工夫要自己慢慢練習,任何人都幫不上忙。沒有人能幫我們修行,必須自己懺悔、檢討反省、改進,這個心才會光明。現在做不到,可以開始訓練,第一步,只起善念、不起惡念,自己要觀察自己,達到完全是善念、沒有惡念了,第一步工夫就成熟了。但是這還不到家,第二步工夫,善念要放下,歸於無念。第三步工夫,無念、無無念,不要執著於無念,所謂「無心不礙有心用,有心用時亦無心」,這念心不要迷惑、顛倒,覺性要存在,不要打妄想、不要生分別,只有這個覺性,就是在保任、養道。 心地工夫有深有淺,萬丈高樓從地起,我們只要從現在開始來學習、來用功,只要有恆心、信心、耐心,鍥而不捨,一定沒有問題。我們的心淨了、心定了、心明了,是金山、銀山都買不到的。明白了這些道理,付諸實行,人生現在就是菩薩行,生命就無有窮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