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77 期 |
|
本期主題:親近善友 進道不退 |
|
良友,導我光明路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星論法師 《華嚴經》云:「若有諸菩薩,順善知識教,一切無疑懼,安住心不動。當知如是人,必獲廣大利,坐菩提樹下,成於無上覺。」所謂善知識,即是能導我於正路,益我成就菩提之道者。若受善知識教,能信受奉行,便得大利,乃至成就佛果。 同願同行助道緣 世間人成就事業、學業,需有賴結交志同道合的夥伴;修行亦須有助緣才能成就,古德云:「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內薰為因,外藉善知識引發為緣。」祖師大德走訪江湖參方,為求明悟心性,善知識實為重要助緣;而除了教授善知識外,更須有同行善知識於菩薩道上互相切磋、啟發。 開山祖師開示云:「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聖人,想要修行,就必須靠外在環境的薰習陶鑄。所以,必須找一個善知識、必須結交好的同參道友。」因有同行善友,扶持趣向正道,受其知見與品格的薰陶,使修行向上一路,故良侶善友實是一大助道因緣。 總是慶幸又感恩,當自己決定走上這條修行路,下定決心出離之時,能有與己同行的同參道友同舟共濟,令膽怯和不安日日消除。這一路上得之於人者太多,出之於己者太少,故當發願亦要作他人良友! 善導眾生無疲厭 《因果經》云:「朋友之法,其要有三:一者,見有過失輒相諫曉;二者,見有好事,深生隨喜;三者,在於苦厄,不相棄捨。」能如是行,則能為眾生善友。 是良友,見有失輒相諫曉。昔靈源和尚奉侍黃龍派祖心晦堂祖師,一日與其他僧眾入城,天晚方歸,晦堂祖師問其原因,靈源和尚因自覺無事入城故答:「適往大寧來。」當時黃龍悟新和尚同在旁侍奉,聞之便厲聲呵責:「參禪欲脫生死,發言先要誠實,清兄何得妄語?」自此,靈源和尚不入城郭,不妄發言;因良友勸諫而慚愧改過,遂成一代祖師。 益友無所忌諱,見有過失,不忍其迷失而出言勸諫,故要作良友,就要能辨正邪,給予正確的指引。 再者,是良友,見好事深生隨喜。佛陀座下兩大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,自小交情甚厚,更相約若有一人能遇真理、得解脫,必互相告知。因此當舍利弗尊者於馬勝比丘處聞得諸法緣生之理後,歡喜踴躍,立刻與目犍連尊者分享。兩人各領二百五十位弟子隨佛出家,最後二人皆證阿羅漢果。 所謂「善知識者,即是得道全分因緣」,若見同行善知識有好事,當心生歡喜並隨之而行,此隨喜之心能助己成就道業。《大學》亦云:「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彥聖,其心好之。」以此心量護持一切眾生,不只長養德行,更從中去除驕慢之心,心中無我,方能看到眾生的佛性,無有分別,同圓種智、同登涅槃。 三者,在苦厄不相棄捨。欲作眾生良友,當如菩薩視眾生如一子,不相捨離,至於險惡暗路,皆願為眾生照亮眼前路,守護每一珍貴的心光。一路上跌跌撞撞,感恩總有良侶善友不捨棄相伴,在每個迷惑、困苦之時,耐心陪自己成長,一同步上菩提之道。所謂「獨行快,眾行遠」,因為有善友作良導,陪伴自己走出漫漫闇夜長路,邁向光明;透過同行善知識的提點、扶持,釐清心中迷惑,使生命不斷提升。 幸得良朋善友的導引,照亮菩提路,使我光明無懼。進一步,發願作眾生善友,如同《華嚴經》中,普賢菩薩教示,當發十種無疲厭心,不只親近一切善知識無疲厭,更當於聽聞正法、宣說正法、調伏教化一切眾生無疲厭;願作眾生的善導,帶領眾生明悟心性,趣向菩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