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77 期 |
|
本期主题:亲近善友 进道不退 |
|
良友,导我光明路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星论法师 《华严经》云:「若有诸菩萨,顺善知识教,一切无疑惧,安住心不动。当知如是人,必获广大利,坐菩提树下,成于无上觉。」所谓善知识,即是能导我于正路,益我成就菩提之道者。若受善知识教,能信受奉行,便得大利,乃至成就佛果。 同愿同行助道缘 世间人成就事业、学业,需有赖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;修行亦须有助缘才能成就,古德云:「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,外借善知识引发为缘。」祖师大德走访江湖参方,为求明悟心性,善知识实为重要助缘;而除了教授善知识外,更须有同行善知识于菩萨道上互相切磋、启发。 开山祖师开示云:「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圣人,想要修行,就必须靠外在环境的薰习陶铸。所以,必须找一个善知识、必须结交好的同参道友。」因有同行善友,扶持趣向正道,受其知见与品格的薰陶,使修行向上一路,故良侣善友实是一大助道因缘。 总是庆幸又感恩,当自己决定走上这条修行路,下定决心出离之时,能有与己同行的同参道友同舟共济,令胆怯和不安日日消除。这一路上得之于人者太多,出之于己者太少,故当发愿亦要作他人良友! 善导众生无疲厌 《因果经》云:「朋友之法,其要有三:一者,见有过失辄相谏晓;二者,见有好事,深生随喜;三者,在于苦厄,不相弃舍。」能如是行,则能为众生善友。 是良友,见有失辄相谏晓。昔灵源和尚奉侍黄龙派祖心晦堂祖师,一日与其他僧众入城,天晚方归,晦堂祖师问其原因,灵源和尚因自觉无事入城故答:「适往大宁来。」当时黄龙悟新和尚同在旁侍奉,闻之便厉声呵责:「参禅欲脱生死,发言先要诚实,清兄何得妄语?」自此,灵源和尚不入城郭,不妄发言;因良友劝谏而惭愧改过,遂成一代祖师。 益友无所忌讳,见有过失,不忍其迷失而出言劝谏,故要作良友,就要能辨正邪,给予正确的指引。 再者,是良友,见好事深生随喜。佛陀座下两大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,自小交情甚厚,更相约若有一人能遇真理、得解脱,必互相告知。因此当舍利弗尊者于马胜比丘处闻得诸法缘生之理后,欢喜踊跃,立刻与目犍连尊者分享。两人各领二百五十位弟子随佛出家,最后二人皆证阿罗汉果。 所谓「善知识者,即是得道全分因缘」,若见同行善知识有好事,当心生欢喜并随之而行,此随喜之心能助己成就道业。《大学》亦云:「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彦圣,其心好之。」以此心量护持一切众生,不只长养德行,更从中去除骄慢之心,心中无我,方能看到众生的佛性,无有分别,同圆种智、同登涅槃。 三者,在苦厄不相弃舍。欲作众生良友,当如菩萨视众生如一子,不相舍离,至于险恶暗路,皆愿为众生照亮眼前路,守护每一珍贵的心光。一路上跌跌撞撞,感恩总有良侣善友不舍弃相伴,在每个迷惑、困苦之时,耐心陪自己成长,一同步上菩提之道。所谓「独行快,众行远」,因为有善友作良导,陪伴自己走出漫漫闇夜长路,迈向光明;透过同行善知识的提点、扶持,厘清心中迷惑,使生命不断提升。 幸得良朋善友的导引,照亮菩提路,使我光明无惧。进一步,发愿作众生善友,如同《华严经》中,普贤菩萨教示,当发十种无疲厌心,不只亲近一切善知识无疲厌,更当于听闻正法、宣说正法、调伏教化一切众生无疲厌;愿作众生的善导,带领众生明悟心性,趣向菩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