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6
 
植物采風集









銀杏──中國的佛教聖樹

文/普蓮寺護法會會長、前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張惠珠(傳琛)

銀杏樹

  隨著佛教的東傳,原產印度的菩提樹也被引種至中國,但菩提樹是熱帶樹種,移植到冬季太冷的地區容易生長不良,甚至無法越冬;因此在青藏高原和華夏大地上,就產生了一些替代樹種,如:丁香、椴樹和銀杏等。其中銀杏樹自漢朝以來,佛寺中多有種植,儼然被視為中國佛教的聖樹。

銀杏是活化石

  銀杏原產中國,是目前世界上僅存一科一屬一種的裸子植物,是落葉大喬木,學名Ginkgo biloba L.。它的種子形狀如杏核,種皮白色,故名「銀杏」,或「白果」。至於屬名Ginkgo,一說是由日本民間用漢語「銀杏」的發音拉丁化而來;又有人說:Ginkgo就是中文的「金果」,秋天種子成熟時,堅硬的白色種皮外還披上一層黃色的肉質假種皮,看起來就好像一顆顆金黃色的果實。又biloba意為二葉、二裂瓣,銀杏葉為扇形,扇形先端的中間常有一淺裂,而同樣的葉形中國人說它像鴨掌,所以銀杏樹又名鴨掌樹。它既古老又長壽,已知最早的銀杏化石出現於 1.6億年前,所以今天所見的銀杏樹都堪稱為「活化石」。目前最老的樹也在中國, 已超過3000歲。銀杏生長很慢,阿公播種的樹要等到孫輩時才能開花結實,所以又叫做「公孫樹」。

  1691年歐洲人第一次在日本寺廟的庭園中見到銀杏,1712年一個德國醫師引種到歐洲,其後美國從歐洲引進,後來澳洲從英國及中國引進;銀杏的種植在全世界很普遍,但是它在野外的族群被評定為瀕危,所幸在浙江天目山保護區仍有半野生的銀杏種群繁衍。

形態和功效略說

1.長枝上生出短枝,短枝頂端生出3~5葉片。
2.雄毬花穗狀。(圖: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3.雌毬花有長梗,頂端著生2胚珠。(圖: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4.結實纍纍的雌株,種子被金黃色假種皮。
5.盤右:有堅硬白色的種皮。
盤左:還被著膜質內種皮的白果(剝去白色種皮)。(圖: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6.去種皮的白果。

  銀杏是高大的落葉喬木,是現生裸子植物中唯一擁有扇形葉的樹種,特徵明顯,容易辨識,革質的扇形葉片上有近乎平行的葉脈。枝有長、短枝之別,長枝上生出短枝,短枝上叢生3~5葉片於頂端。雌雄異株,雌花、雄花亦各別生於短枝上;雄毬花穗狀、懸垂;雌毬花有長梗,頂端有兩胚珠,若受精成功,可發育為種子,核果狀的種子成熟時,外層的黃色肉質假皮據說奇臭無比,其內層為白色堅硬的種皮,具有2條縱稜,去掉種皮的種仁就是我們吃的白果,味美微苦,中醫說有鎮咳清肺功效。不過若要用做行道樹,一般都不太喜歡種雌株;我無緣親眼看到種實成熟的模樣,也無法想像是怎樣的臭味?但是如果沒有雌株,就沒有白果可吃了!

  銀杏到了秋天,無論種實還是葉片都賞心悅目!秋天要落葉時,扇形的葉片變成金黃色,彷彿少女美麗的金髮,所以銀杏樹又被稱為“Maidenhair Tree”,在中國、日本、歐美均栽培為觀賞樹,每到秋天滿樹金黃,滿地金黃,而秋天賞銀杏葉也蔚為風潮。

  許多現代人一說到銀杏就想到:治療老年失智、改善記憶力退化。原來銀杏葉萃取物中的成分,確實有改善血液循環障礙及認知退化等功效。雖然醫界對其功效看法不一,但人們對銀杏葉製劑還是趨之若鶩。

菩提樹在中國

  「菩提樹」是原產印度等南亞熱帶地區的大喬木,是桑科榕屬的植物,學名 Ficus religiosa L.,“Ficus”是榕屬,種小名religiosa是指與宗教有關的。因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該樹下悟道成佛,佛者覺也,「菩提」梵文Bodhi的音譯,就是覺悟的意思,因此菩提樹就是覺樹、佛樹,它最好辨識的特徵是葉片心形,有明顯的尾狀尖。

秋天要落葉時,扇形的葉片變成金黃色。
菩提樹的葉片心形,有明顯的尾狀尖。

  至於作曲家舒伯特的名曲「菩提樹」(Der Lindenbaum)指的是椴樹,「歐洲椴樹」,學名Tilia×europaea L.是原產歐洲的樹種,中文譯名其實輾轉來自日本,日本學者將曲名“Der Lindenbaum”譯為漢字「菩提樹」,而此曲引進台灣時就直接沿用「菩提樹」的譯名,傳唱至今。

  佛教東傳至西藏及華夏地區後,由於菩提樹遇到攝氏零度以下的氣溫很難存活,因此產生了替代品:在藏區,多用木犀科丁香屬Syringa spp.的植物當作菩提樹。丁香和椴樹都是溫帶樹種,丁香屬的葉片大多是心形,椴樹的葉片也是心形,是不是因為心形的葉片讓丁香、椴樹被選為菩提樹呢?而在中國的許多古佛寺中看到更多的是高聳莊嚴的銀杏樹,銀杏亦有「中國的菩提樹」之譽。

中國的聖樹

  原產中國的銀杏是冰河時期孑遺的樹種,對環境有很好的適應性,能耐霜侵雪蝕,加以樹姿挺拔,扇形的葉片看起來潔淨素雅,樹齡又很長壽,在佛教傳入中土前,中國的道家早已視銀杏樹為聖樹。在成都青城山天師洞,有一棵銀杏老樹,相傳是東漢時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(公元 34-156年)手植的。東漢永平十年(公元 67年)佛教傳入中土後,人們會在建寺時種銀杏樹,或者選擇有銀杏老樹的地方來建寺。例如:山東省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內有一棵「天下銀杏第一樹」,據估計壽命在3000年以上,該寺始建於晉,第一任住持為竺法汰法師(公元320-387年),距今1600多年,顯然建寺之前該樹就已經存在,而且當時已是古樹;嵩山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(公元496年),有1500多年的銀杏古樹;在西安終南山觀音寺也有一棵相傳是唐太宗手植的銀杏古樹,遠近馳名。在中國銀杏樹被視為「聖樹」,白果被視為「聖果」,甚至將種有白果樹的寺名叫「聖果寺」。

以菩提樹為背屏的一佛二菩薩造像。這些菩提樹的葉子可看見銀杏葉的特徵。(圖為中台世界博物館館藏)

  南北朝至唐代間,隨著佛法東傳,銀杏被引種到朝鮮、日本,栽植在一些寺院中。古樹與佛寺相映成趣,相得益彰。

  在中台世界博物館二樓「古冀遺風」展廳裡,陳列著許多六世紀中期(550-577)河北及其周邊地區的造像,多以漢白玉來雕造,其中一組量體最大,造型精美的雙樹背龕式造像,最為醒目。正面是一佛二菩薩,背面是二弟子,分別代表大小二乘,中間是以六層透雕的菩提樹作為兩面的背屏,代表六波羅蜜,樹有108 葉,象徵轉化108煩惱後即現自性菩提。義工菩薩們莫不視之為「鎮館之寶」,而有趣的是,菩提樹的葉子,卻可看見銀杏葉的特徵,令人玩味!

  台灣哪裡可以看到銀杏樹?台大實驗林位於南投縣的溪頭有百年銀杏林,中台禪寺也有銀杏樹喔!

 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