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5
 
本期主题:随缘作主生智慧 心无所求归自性







古德云:「于非法法应无所求,于是法中无求而求。」
菩萨行者,不求世俗烦恼之法,离诸贪染;
了达诸法如幻,而不住空,以大悲心建立缘起,
随缘尽分,广行佛事,求与无求皆无碍,销归自性心地明。


幸福快乐的人生

文/普嘉精舍初级禅修班学员 传寰


  小时候常听家母提到,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,外公、外婆是如何胼手胝足养大七个孩子的故事。对于出生在经济起飞时代的自己,简直无法相信他们赤脚走路上学的光景;也无法想象大家轮流穿着老大留下来的衣服,直到不能再修补为止;更无法接受每到开学前,外婆必须跟亲朋好友借钱,筹出孩子学费的事实。然而,最令我诧异的是,家母竟然觉得那段家境清苦的日子,是她人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。

  我曾经觉得困惑,为何在他们极力摆脱贫穷、努力让下一代过着富裕的生活后,却开始怀念以前缩衣节食、简朴清贫的生活?渐渐地,我也慢慢懂了。

  高中时,家里从一户住了十几年的小公寓,搬进了一栋价值连城的豪宅,羨煞了许多朋友。然而,这样的兴奋之情维持不久,取而代之的却是家人彼此间的疏离和空虚感。原来,是因为过去住在小公寓时,大家互动频繁,空间虽小,却凝聚了家人的欢笑和情感。而在新家,大家各自拥有独立的房间,吃完饭便各自回房,互动减少了,家父更为了维持高品质的生活,下班后常需应酬,回家时我们早已就寝了。此时才发现物质的富有,竟会加深心灵的空虚。虽住在人人称羨的豪宅里,心里却不快乐,就像师父曾说的:「人贫不是贫,心贫实是贫。」

  接触佛法后,看了一些祖师大德的传记,了解到幸福的人生,来自于快乐的心灵;而快乐的心灵,则是建构在少欲知足的生活态度上。祖师大德们常是粗衣淡饭,却是精神丰盈、心灵富足,这般修行人的生活体现,着实令人向往。因为少欲,所以生活简单朴实,烦恼自然变少,身心常处在安定、自在之中;因为知足,所以心怀感恩,这不就是自己所希求的幸福人生吗?

  人生是短暂而无常的,人们往往在庸庸碌碌过完一生后,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。现在的我,每天不管再怎么忙,一定会抽出时间拜佛、念佛、诵经或静坐。当心静下来时,才更清楚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,而不再把时间浪费在追求财富、地位、美貌,和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上。

  从中体会,当外在物质生活变简单后,反而多出时间和亲友互动、学习新知,乃至亲近精舍、闻法修行,点点滴滴丰富了自己的心灵,也能够不求回报地服务他人,实是利己又利人。像这样法喜充满的日子,相信,我已找回幸福快乐的人生!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