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74 期 |
|
本期主題:善修止觀 安定身心 |
|
放下我執 自在安樂
文/普光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瑩 有幸在求學時期即接觸佛法,學佛多年來,感恩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,以及師父們的循循善誘,讓我得以聽聞甚深微妙法,體解佛法博大精深之義理。 如今,已近「知天命」之齡,自問:煩惱究竟斷了多少?對人生的疑惑又破除多少?慚愧地發現,這些年總在忙碌的行程中度過,鮮少傾聽內在的聲音,也未能面對自己的真心。 自己是個任務導向的人,總覺得將事情做好就好,一切思惟以「我」為出發,導致內心產生衝突、煩惱。例如,看似對孩子「無私」地付出,其實只因為他是「我」的孩子。又如,在職場的競逐中,執著名利權位,在意「我」的利弊與得失、他人對「我」的評價;在精舍擔任學員長期間,因學員訊息未讀或已讀不回而心生煩惱,擔憂著自己是否言語失當、關照不周……導致念念憂慮,無法停歇。然而,觀諸煩惱,皆起於「我執」,執著我的角色、我的名聲、我所擁有,付出後卻又放不下,更在意他人的觀感,得失心重,使得自己身心疲憊。 在煩惱的逼迫下,藉由思惟佛法領悟到:一切煩惱執著既然都起源於「我」,那就將「我」縮到最小,心量放到最大,多為他人著想,少為自己打算。在盡心盡力之後,不要太執著於結果,修一切善,不執著一切善。境界來時,覺察、覺照自己的念頭,「念起即覺,覺即照破,境來便掃,掃即放過」。思惟因緣果報、緣起性空之理,觀照並減少對人、對事的分別及妄想,使這念心清楚明白,心念清淨了,煩惱自然減少,身心便能自在安定。 在禪修課程乃至發心過程中,反覆薰修佛法,漸漸地改變了過去的思惟模式,深切體認到此生的順遂與福報,必有其前因:得之於人者太多,出之於己者太少,該感恩回饋的人何其多!因此,在生活中試著放下我執,以感恩之心為他人和團體著想,體解眾生的苦,與眾生分享喜樂。所謂「眾生歡喜,諸佛歡喜」,以四無量心為根本、四攝法為原則對待周遭的人,廣結善緣,自然可以改變因緣、自利利他、左右逢源。 佛法告訴我們,我執為受苦之根本,原來自己所執著的這個「我」,只是四大五蘊之假合,看清其本質是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自然將「我」逐漸看破、放下。更進一步提起利他之心,多為他人付出,就會發現,佛法改變了自己,帶給我真正的自在與安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