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74 期 |
|
本期主题:善修止观 安定身心 |
|
放下我执 自在安乐
文/普光精舍大乘解行研经班学员 传莹 有幸在求学时期即接触佛法,学佛多年来,感恩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,以及师父们的循循善诱,让我得以听闻甚深微妙法,体解佛法博大精深之义理。 如今,已近「知天命」之龄,自问:烦恼究竟断了多少?对人生的疑惑又破除多少?惭愧地发现,这些年总在忙碌的行程中度过,鲜少倾听内在的声音,也未能面对自己的真心。 自己是个任务导向的人,总觉得将事情做好就好,一切思惟以「我」为出发,导致内心产生冲突、烦恼。例如,看似对孩子「无私」地付出,其实只因为他是「我」的孩子。又如,在职场的竞逐中,执着名利权位,在意「我」的利弊与得失、他人对「我」的评价;在精舍担任学员长期间,因学员讯息未读或已读不回而心生烦恼,担忧着自己是否言语失当、关照不周……导致念念忧虑,无法停歇。然而,观诸烦恼,皆起于「我执」,执着我的角色、我的名声、我所拥有,付出后却又放不下,更在意他人的观感,得失心重,使得自己身心疲惫。 在烦恼的逼迫下,借由思惟佛法领悟到:一切烦恼执着既然都起源于「我」,那就将「我」缩到最小,心量放到最大,多为他人着想,少为自己打算。在尽心尽力之后,不要太执着于结果,修一切善,不执着一切善。境界来时,觉察、觉照自己的念头,「念起即觉,觉即照破,境来便扫,扫即放过」。思惟因缘果报、缘起性空之理,观照并减少对人、对事的分别及妄想,使这念心清楚明白,心念清净了,烦恼自然减少,身心便能自在安定。 在禅修课程乃至发心过程中,反复薰修佛法,渐渐地改变了过去的思惟模式,深切体认到此生的顺遂与福报,必有其前因:得之于人者太多,出之于己者太少,该感恩回馈的人何其多!因此,在生活中试着放下我执,以感恩之心为他人和团体着想,体解众生的苦,与众生分享喜乐。所谓「众生欢喜,诸佛欢喜」,以四无量心为根本、四摄法为原则对待周遭的人,广结善缘,自然可以改变因缘、自利利他、左右逢源。 佛法告诉我们,我执为受苦之根本,原来自己所执着的这个「我」,只是四大五蕴之假合,看清其本质是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自然将「我」逐渐看破、放下。更进一步提起利他之心,多为他人付出,就会发现,佛法改变了自己,带给我真正的自在与安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