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4
 
本期主题:善修止观 安定身心







《华严经》云:「菩萨摩诃萨善调诸根,如理修行,
恒住止观,心意寂静。」修行,
以「止」息诸妄想散动,静定身心;
以「观」照破烦恼执着,开显智慧,
落实止观,进趣菩提,圆成定慧。


止观双运定慧圆──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
  禅又称为「三昧」、「正定」、「止观」……有很多的名相。简而言之,「禅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。第一,禅就是一种定。第二,禅就是指我们当下这念清净心。我们把心定下来,定在一个地方,定中还要有智慧,慧中还要有定,定慧均等,这念心由相对达到绝对的境界,由烦恼的心变成清净的心,就是禅。

净定身心 须藉禅修

  我们为什么要修禅?禅就是我们身心的统一,心中有定、有慧,就能够改变我们的生理。一般人心中的妄想太多,想过去、想现在、想未来,患得患失,喊它不想却偏偏要想,念头始终没办法停止;所以禅的目的,就是使这念心达到要睡就睡、要坐就坐、要想就想、不想就不想,如此就能够得自在,这就是定。如果只有定没有慧,心就没有作用、没有光明、也没有慈悲,所以有定还要有智慧,使得这念心不但没有妄想、昏沉,而且能作主、运用自如,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起善念、起慈悲,所作所为都能恰到好处;心始终在定当中,没有妄想,处事又有智慧,心就像镜子一样,没有一点尘垢,这样子来生活,人生就很有意义、生命就很有价值。所以借由种种方法,使我们这念心具足定慧,这就是禅的意义。

  慢慢去观察就能了解,在这个社会当中,一般人往往是注重物质生活,而不是精神生活。因为不认识自己,没办法肯定自己,心当中很空虚,甚至产生了烦恼,因此拼命向外去追求物质生活,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,所有一切都受到外境的影响,使得这念心失去了主控的力量。然而物质是有限的,人的欲望却没有穷尽,想要用有限的物质,来满足我们无穷的欲望,是很困难的。就算我们经济很富裕,欲望都能够被满足,但这些物质都是一种刺激的作用,刺激我们的感官,刺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透过刺激而感觉快乐,刺激多了便开始麻痹,如此恶性循环下去,这个心就会感觉空虚、烦恼。

  眼睛看外面的灯红酒绿,看久了以后眼根会疲劳;耳朵听外面的声音,无论是好、是坏,听久了耳根也会疲劳、想打瞌睡;舌根要吃好的东西,吃多了以后味觉会败坏;身体经常到外面去接触、享受,久了身体会感到很疲惫;这念心天天在想种种的计画,患得患失,想久了以后,思考慢慢就会脱序,乃至晚上就会失眠。

  所以在现代的社会,如果不知道怎么定心、静心,往往容易受外境的影响,使我们的精神烦躁不安,容易暴躁、起无明烦恼,整个身心疲惫不堪,时间久了,甚至会产生精神失常的现象。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社会上的人,工作有工作的压力、学生有学业压力、家庭有家庭的问题,每个人的问题很多,如果平时不知道怎么定心、净化,等到有毛病再去找医生,已经很难治疗了。我们想把心定下来,使这念心有智慧,保持宁静、清净,就必须要修习禅定、修习止观。

万行法门 不离止观

  止就是定,观就是慧,在因地所修的加行就称为「止观」,止观修成就,定慧就能现前。佛法中,所有一切行门都可以称为止观;念佛、诵经持咒、参禅打坐……都是止观,乃至修中道实相观也是大乘摩诃止观,所以「止观」二个字,可以通达整个佛法修行的行门。

  止,止心不动,把心止在一个地方。儒家也讲:「止于至善。」一般人的心停止不下来,这个心要停止下来,就要修止,把心定在一个地方。什么是观呢?观就是这念心保持清楚明白。检讨反省自己贪瞋痴的烦恼,哪一样最重?在定当中就可以用智慧来观照破除。如果只有止没有观,这个止只是一种定境,没有办法产生智慧,断除烦恼,所以必须要止观双运。

  佛法中有「五停心观」,所谓:多贪众生不净观、多瞋众生慈悲观、多散众生数息观、愚痴众生因缘观、多障众生念佛观。用这五种方法可以停止我们的妄念。例如妄想散乱的毛病很严重,就可以修「数息观」,这念心专注在气息的出入、专注在数字上,不让心跑掉,数到不夹杂、不间断,绵绵密密,这念心不动,慢慢就能达到一种定境,这就是修止;同时能数的这念心要保持清楚、明白、作主,这就是观,所以修数息也是有止有观。如果是修中道实相观,就保持这念心不想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这就是止;除了不想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同时这念心还要清楚明白,不落昏沉,这就是观。

  诵经持咒也是如此。不论诵《金刚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……乃至任何经典,都要把这个心靠到经文、咒语上面,绵绵密密,不打妄想,这就是止。能念之心,所念的经文、经咒,清清楚楚、历历明明;虽然清清楚楚、历历明明,又了不可得,就是观。明白了这些道理,念佛也是止观、诵经持咒也是止观、打坐也是止观……所以止观是佛法的心要,无论是禅、净、密、律,所有法门,统统可以说是止观的行门。

  日常行住坐卧也是如此,走路的时候,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,坚住正念,不打妄想,这个就是止;坚住正念还不算,看到前面地上有虫子,就要赶快让开,这就是观。如果前面有虫子却不知道,一下把它踩死了,这就是糊涂,心中没有保持清楚、明白;如此就是只有止没有观、只有定没有慧。

  通达了这些道理,做任何事也都是止观。我们写字、写书法也是止观,一般人说写字可以得定,因为在写字的时候,全神贯注,没有妄想,这不是止是什么?每一笔都有它的气势、每一个字都有它的架构,一点、一竖、一横、一撇…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,这个就是观。在大寮里出坡也是如此,切菜的时候,就一心切菜、不打妄想,这个就是止;这个菜要切横的、切薄片……要切成什么样子,都很清楚,也不会切到手指,这个就是观,所以切菜也是止观、也是修行。洗菜也是如此,洗菜的时候很专注,就是止;注意菜有没有洗干净,把表面、菜根的泥土都清得干干净净,菜叶里有虫子,马上送去放生,这个就是观。明白了这些道理,就知道做任何事都离不开止观,懂得在生活中落实,搬柴运米都是神通妙用。

  在生活上继续落实止观的工夫,走路、打坐、上班、下班……都是如此,保持这念心不失觉照,无论白天、晚上,时时刻刻这个心都在定慧当中;最后工夫纯熟,这念心愈来愈细,由相对达到绝对,真正的清净心现前了,就能产生无量的功德、妙用。这样的禅心有定力、有智慧,就是禅的生活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