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73 期 |
|
本期主题:培福修慧,心为本 |
|
殃祸之际 转命之机文/见聪法师 近年来,天灾人祸袭卷全球。从人人闻之色变的新冠肺炎,到极端气候下的山林野火、暴雨洪灾,以及军事动荡与冲突,不禁令人联想到佛法中提到,贪心感水灾,饥馑粮荒;瞋心感火灾,刀兵斗争;痴心感风灾,瘟疫横行。 接踵而来的灾祸,让人们心中充满了不安、愤恼与怨憎,从而形成低迷、暴戾的社会风气,使得人心不安稳,社会不健康,国家也不得安定。究其根源为何?吾等又该如何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及归所? 勤修止观 远离三毒 所谓「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」事实上,吾人所依附的国土、自己的身体、面临的命运,皆是过去心念引发的善恶诸行所造成的果报;因起惑而造业,因造业而受苦。是故,若欲改变动荡不安的命运,唯有在因上努力,从净化自己的心念开始。 经云:「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恶,即言即行,罪苦自追,车轹于辙;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善,即言即行,福乐自追,如影随形。」万法唯心造,心善则感净土,与光明法界相契,处事自然如意顺遂;反之,心浊则招乱世,与黑暗法界相应,烦恼覆心,使身心动荡不安。既已知心是善恶之源、万法之根,应如何转化恶心成善心、令正念增长?佛法教导我们修习止观法门,去除三毒烦恼──修「止」,止息妄心;修「观」,破惑证真,例如修「不净观」除贪欲心;修「慈悲观」除瞋恚心;修「缘起性空观」除愚痴心。 儒家言:「克己复礼为仁。」又言:「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」仁是善念的体现,想要这念心与仁德相应,就要克制并战胜自己的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心。而礼是仁德的具体实践,无礼的言行来自于妄心的造作,所以要修正、改变自己的习气,就要练习六根不逾矩、不贪着六尘,时时觉察、觉照,让这念心安住,朝「静则一念不生,动则万善圆彰」的目标迈进。如此,即便在风雨飘摇之中,也因为有明确的目标,而能勉励自己「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」。如是持之以恒地断恶修善,累积了足够的福德资粮,便能掌握改变命运的船舵,消灾免难,吉祥平安。 定慧成就 清明作主 然而,虽知「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」,亦知「修善断恶,为善不执」,但面对境界考验时,仍然善恶念夹杂,觉性与习气拉扯。明知该听从正念,却选择顺从习气,虽得一时之快,却在懈怠放逸后,烦恼、恶业紧接而生,使得心中懊悔不安、念念迁流。 正本清源之道,即是在正念与习气拉扯之时,学习听从觉性:多听得一分,善念就增一分;善念多增一分,恶念的拉力就减轻一分。当渐渐习惯遵从善念,心的作主能力就会增强,习气自然减弱;当心力增强、善念多于恶念、心不随境转,举手投足皆是在修善积福,智慧与定力自然增长,这念心就能常保清楚明白、不动不摇,自能安然自若,无入而不自得。 所谓「心净国土净,心安世界安,心平天下平」,想要心净、心安、心平,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,透过反省、检讨、改正,时时提起觉性,触物起照,行善而不执着善。当这念心能从恶念萦缠转成善念成片,从烦恼不安转成清明作主,五浊恶世亦为净土。若能正视苦因、正解自心,自能安心办道;常保平常心,不倚不着,无论在何方所,皆能随所住处恒安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