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72 期 |
|
本期主题:反省自心向光明 |
|
观心返照 得佛受用文/普粮精舍研经禅修班学员 传机 《六祖坛经》云:「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若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。」如何识自本心、见自本性?唯有透过「反省」向内看,从起心动念开始,检视自己的心念、言语、行为,是否契合佛法内涵?如果有违背佛法的地方,就要赶紧忏悔、改过并调整,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。遇到任何境界,警惕自己身要柔软、语不恶口、意起善念,以符合佛陀慈悲的教法,更要发起广大慈悲心,视一切众生如己子。 犹记初初接触佛法时,小女儿处于叛逆期,一开始自己仍秉持着「我是一家之主」的思惟管教小孩,因此全家经常处于紧绷的氛围中,亲子关系降到冰点。在禅修班薰习一段时间后,透过持诵、研读《金刚经》,学习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之理,破除对「我」的执着。也从中自我反省,如果一直用指责、教训的管教方式,只会让小女儿生起恶念,因而提醒自己一定要控制情绪,以慈悲柔顺、忍辱平和的心对待,令她心生欢喜。就这样不断地借境练心,最后亲子关系有所改善,成为自己应用佛法最深刻的收获。 在精舍当义工时,与大众相处经常遭遇到种种逆境,透过反省检讨、冷静面对,便能成为修行的逆增上缘。境界的到来,正是考验自己能否放下「我执」的最佳机会,若不及时反观自照,便容易起烦恼而退转,也代表着自己修行的工夫不够,离定慧等持还有相当一段距离。于是我在日用中更加精勤练习「触物起照」,时时觉察、觉照,从陌生到熟悉,若能练习到觉性自然而然现前,保持这念心清楚明白,哪里还会有无明烦恼呢? 每天借由礼佛、诵经等定课,感念三宝的恩德,也把握因缘将所学到的佛法,运用在与他人的相处中。例如,当自己的关心无法得到善意的回应时,学习换位思考,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,生起慈悲心,身心自然变得柔软许多。又如,自己的好意被朋友或家人误解,就会思惟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尽相同,不应该用自认为对的方法去指导别人,否则会适得其反、两败俱伤。 从亲身实践佛法中,体证反省检讨及换位思考的观照,能够产生慈悲和力量,令人际关系改善、家庭和谐圆满。也学习到唯有信受佛法,并落实观心返照,才能转化各种习气和烦恼,让修行学佛的道路更加顺畅、更为宽广,真正得佛受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