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2
 
本期主題:反省自心向光明







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常自見己過,與道即相當。」
修行人時時向內收攝,
檢討、反省,照看心念,
有了過失,知慚知愧,修正改過,
勤策三業,不起惡念、妄念,心地清淨就是道。


反躬自省 日新又新──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覺性人人本具,只因無始劫來被無明惑、塵沙惑、見思惑所障蔽,覺性迷失了,因而造了種種惡業。這些惑業,都是我們過去生中自作自受,現在知道要覺悟,就不能逃避問題,要修戒、修定、修慧,檢討反省、改進,破除自己的煩惱,覺悟自性。

  所謂「藥無貴賤,癒病者良;法無高下,契機者貴。」哪個藥能治病,就是好藥。佛法也是如此,我們心中有各種煩惱,就要修各種法門來對治,八萬四千法門,法法平等,每個法門都是對治法門,沒有哪一個法好、哪一個法不好。如果聽了某個法門,對這個法門能了解,覺得很實在、很相應、能對治自己的毛病,這個法就是無上法,透過這個法門,把毛病化除得乾乾淨淨,道自然就能現前。

檢討反省 行道在心

  修道,首先要明白道在哪裡,如果道在哪裡都不知道,如何修道?誦經、持咒、打坐、參禪,這些是加功用行,還不是修道,要見了道以後才是真正修道。什麼是見道?這念心廣大無有邊際,清淨心是道,無為心、無染著心、大慈悲心、平等心、真空心、妙有心、菩提心、涅槃心就是道,乃至契悟諸位聽法這念心,不打妄想、不起無明就是道……這些都要靠我們自己來努力。如果只想著要等到來世再來修行,那就是走遠路,現在不去做、不去修,等到一千劫、一萬劫也不能成道。所以現在就是好的開始,不要有絲毫的猶豫、不要等待,要直下承擔「師父說法,諸位聽法這念心」,契悟這念心,達到沒有妄想,由相對達到絕對,就是一條大路,明白這個道理,就是知見正確了。

  修行,要經常檢視自己有沒有進步。所謂進步,並不是要得了神通感應,也不是要大徹大悟才算進步,而是要經常反省檢討,心當中的煩惱減少了沒有?身口意三業清淨了沒有?乃至對於一切善法,有沒有排斥、懈怠的心?透過檢討、反省、改過,使這念心愈來愈清淨;心清淨了,凡夫心就是無上菩提心,這就是開悟、這樣就是進步;相反地,有了排斥、懈怠,就是退步,就退失了菩提心。

  《金剛經》云:「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」這念心人人都有,相信這個道理,直下承擔這念心,就是理上開悟。「理」就是無為之理,不想過去、不想現在、不想未來,這念清淨心就是無為心;理上悟了,還要時時刻刻與理相應,這就要修道,達到與這念清淨心相應,「一念淨心成正覺」,就能成正覺、得解脫。過去修了幾百年、幾千年,甚至好多劫,假使所做的都只是事上的用功,沒有在心上用功、在理上相應,始終也不能成正覺。現在明白了,道不離開諸位聽法的這個覺性,就要保持當下這念清淨心、無為心。清淨心不是等待而來,而是要靠我們每個人落實檢討、反省,有了煩惱能看破、對治,清淨心才能現前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「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,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」,過去的已經過去,追也追不回來,過去沒有修好的,不要再去悔恨、懊惱;從現在開始約束自己、提升自己,發一個大慚愧心、大精進心,一切都還來得及。《大學》中說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日新就是檢討反省,所謂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」,透過靜坐,把心當中的塵勞、妄想、渣滓沉澱下去,使身口意三業清淨。但如果只是靜坐,卻不知道檢討、對治,這些沉澱下去的渣滓,也不容易化除。所以一方面要禪坐,二方面要返照。透過覺察、覺照,找出自己的無明煩惱。

  這些妄想顛倒、無明煩惱,就像是心中的賊人,偷取我們的自性功德。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檢討、對治,把賊人轉化成好人。如何轉化?佛法云:「先以善捨惡,後以捨捨善」,轉化的第一步,「先以善捨惡」,先用善法捨去我們過去的惡法,我們心當中一堆煩惱,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這些垃圾必須用善法來對治,否則沒有辦法化掉。所以要「先以善捨惡」,心起善念,口要說善語、佛法,身體行善事、佛事。如果連第一步都沒有做到,卻想要得解脫、超凡入聖,就如同還沒有學會走路,就想要跑步,是不容易的。「萬丈高樓從地起」,所有一切,都要從腳踏實地開始做起。「地」就是因地、心地,要從做人做事的因地來努力,從中建立完整的人格、完整的僧格,如同修建一棟高樓大廈,地基要先打好。地基就是我們的做人做事。要老老實實持戒清淨,做人做事,來完成人格。「後以捨捨善」,等到善法統統成就,惡法統統化除了,進一步還要放下對善法的執著,這念心達到無念、無住、無為,就能超凡入聖,這就是修行的次第。

不負初心 成佛有餘

  所謂「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」,想要達到最高峰,要從山下一步一腳印開始往上走;每個人都想做大事、成大功、立大業,都想證無上菩提,面對這一個遠大的希望,就要從日常生活上去落實,要發心廣大、發大願行。所謂「取法於上,僅得為中;取法於中,故為其下」,如果目標是成佛,朝著成佛的方向去努力,即使成不了佛,還可以成菩薩;發了菩薩願行,菩薩位達不到,最低限度還可以證羅漢果;發了證羅漢果的願行而做不到,最低限度還可以保持人身。假使連這些願都沒有,只想老老實實做人、保持人格完整就好了,這就是目光短淺,做不到可能就要墮落,所以我們一定要取法乎上,每一位都要有這個希望。修行是終生的事,不是十天、半個月、一個月的事情,這一生不能空過,要廣積福慧資糧,成道自然有我們一份。

  古德云:「不負初心,成佛有餘。」我們剛剛發心出家,乃至開始學佛的那念心,就是初心。不要辜負我們出家那一念本心,也不要辜負來聽經聞法、修行的那念心,那念對佛法百分之百肯定,沒有一絲一毫懷疑的心。所謂「萬里途程,不離初步」,我們走了一萬里路,最初開始起步,那個就是初步;即使走了一萬里,初步的那念心始終還在。學佛也是一樣,每個人都要檢討反省,是不是對得起自己的初心?能夠禁得起煩惱的考驗、禁得起時光的磨鍊,始終保有過去的那個道心,就有成道的希望。

  從現在開始,要建立正確的觀念,好的要保留、發揚光大,壞的要改進,檢討出一個新的方向,有了新的希望,朝新的方向去努力,就會有新的成就,這一生修行絕對不會虛度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