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0
 
学习天地









文/普得精舍护法会顾问、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博士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陈学志(法永)

 

  「自学」包含最自由的「无校自学(unschooling)」、折衷式的「在家自学(homeschooling)」以及结合现有学校教育之「自主学习(self-directed learning)」。「无校自学」是指不严格遵守现行课程、进度及评量标准,而以一种较无结构、自然、自由的方式学习。其次,「在家自学」则仍依循现行的课程、进度及评量标准,只是将学习场域由学校改变至家庭。而「自主学习」则是在现有的课程架构下,让学生拥有部分选择及主导权力的一种学习方式。

  由于「无校自学」以及「在家自学」牵涉到实验教育的精神及作法,故本文仅将重心置于「自主学习」。首先将说明为何需要推动「自主学习」?接着说明「自主学习」的精神及作法,以及介绍如何智慧地使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。最后提供常见的自主学习线上资源,期待读者能更了解自主学习的宗旨,并能善用线上资源有效地学习成长。

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价值

  民国108年度施行的《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》将「核心素养」作为各领域课程发展主轴,培育学生同时具备知识、技能及态度的素养。108课纲着重「自发、互动、共好」三大理念,借此达成适性扬才、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。其中「自发」意指培养孩子自主行动,拥有学习与创造的热情;「互动」意指学习跟他人沟通合作,创造更多可能。「共好」意指关心周遭社会环境并乐于参与促使社会进步。而「自主学习」就是培养学生「自发」精神最有效策略之一。因为「自主学习」将学生传统被动式吸收知识的习惯,转化为主动式追求知识的学习模式,进而奠立终身学习的基础。

  在传统国民教育阶段,学生的学习内容、学习方式、学习场域都已大致被决定,学生只能依循此一模式学习。在这个情况下,学生不知为何而学?为谁而学?比较难以培养出内在的动机。例如:多年前某知名人物曾提及:「用世人的角度观之,我已功成名就,子孝妻贤,拥有令人欣羡的一切,但我并不快乐。为何我会不快乐?因为这一辈子都照别人的规画走,都没做过自己想做的事。」父母或老师牺牲奉献的「爱」,如果没有给子女、学生选择的机会,可能也会变成培养自我效能及内在动机的障「碍」。

  依据「自我决定理论」(Self-determination theory,SDT),如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自主感、胜任感与连系感,将会引发强烈的内在动机。自主感是指学生感觉他们的学习是自发性,出自于自己的选择;胜任感是指学生在与社会环境持续的互动中,能展现个体的能力;连系感是指学生感觉自己与别人有效地形成人际连结。因此一个好的自主学习设计,应该要能让学生自由选择有兴趣及符合专长的内容及主题,让学生能在其中展现出他的优势并建立有效的人际连结,进而提升其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。这个动机不会因为外在的酬赏而消失,持之以恒会成为一个人终身成长的强大动力。

  提倡自主学习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当今已进入「易变性(Volatility)、不确定性(Uncertainty)、复杂性(Complexity)、模糊性(Ambiguity)」的VUCA世代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:「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,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。」在VUCA世代中,知识与技能很容易过时而被取代,而未来出现的工作,可能需要具备超越目前学科的能力。例如:未来极有可能出现3D列印食物的厨师、宠物管家、节能减碳专员或无人机交通分析师。这些都不是当前教育所能教给学生的职业,故学生不能只会老师或课本所教的知识,更需要具备「学习如何去学习」(learn how to learn)的能力,主动去学习老师没有教的知识,甚至创造出尚未出现的新知识。

  最后,「自主学习」能让每个学生拥有展现其优势才能的机会,重拾自信及学习的热忱。心理学家史登博格(Sternberg)曾提出三种成功必须具备的智能,分别是涉及理解、分析、比较、评鉴的「分析智能」;包含想像、假设、发现与创造的「创造智能」;涵盖判断、决策、应用知识的「实用智能」。然而,传统的学科或评量,大多侧重于学生的分析智能,以至于只有分析智能较强的学生能够得到高分,而埋没了具备「创造智能」以及「实用智能」的学生。自主学习提供跳脱学科的框架,且不再以单一把尺去衡量所有的学生,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一些他们觉得有趣、以及他们擅长的内容,同时也提供一个舞台来展现以往学科无法突显的才华,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信以及学习的内在动机。

自主学习的精神及作法

  「自主学习」意指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,相信学生具有天生好奇心及探索学习的能力,而将学习的部分主导权交还给学生,让学生依据兴趣或专长选择学习的部分主题,并让学生为学习负起责任,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动机,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。

  此外,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,而是要学习与世界及社会情境相连结,实际解决个人或社会面对的切身问题。这意谓着要将高高在上的学科知识,转化成能跟生活情境连结、系统性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让学生能打破教室的限制,不以教室为全世界,而是以全世界为教室,去体验学习的意义与乐趣。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,也不是害怕学习,只是他们渴望学习一些他们感兴趣、他们擅长的,以及他们认为有意义及价值的主题内容。

  自主学习并没有标准的答案,也不是强调一定要有完美的成果,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如何解决问题及面对挫折,借由记录学生如何克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、与他人协调、自主管理时间的规画等,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主动积极的态度。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挫折复原力,让学生不再害怕失败。

如何智慧地使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

  虽然自主学习不一定要透过网路或线上的方式进行,然而现今线上数位资源无疑已成为自主学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。首先,线上资源提供精彩丰富的学习内容,网路集结各领域最杰出的师资传递上山下海、五花八门的各类知识、技能及素养,让学生不出门就能向全球的精英学习。此外,借助前瞻的数位科技,还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所无法达成的适性化或差异化教学的目的。

  尤其,当新冠疫情迫使世界的教育进入「远距时代」,且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,将使得此一学习型态成为一种「新常态」(new normal)时,熟悉新的软体、数位平台或智慧装置,以及使用数位工具寻找讯息与资源的学习及沟通能力,将成为未来学习的基本能力。

  现今线上教学与数位资源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地应用,其最大的特点及优势在于能让学习者经历所谓的「无缝学习」,使得个人在学习的历程中,不会因为时间、空间的限制而中断,借由使用智慧装置(例如:手机、平板电脑)及无线网路的结合,使得学习者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,对同样的主题进行学习,达到学生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境界。

  然而数位学习的成效关键仍取决于学习活动的设计,因此建议教师透过教学计画将数位学习作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,透过线上与线下的虚实整合,让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环境或是非正式教学的场合中,都能继续维持其应有的学习方法、态度及规画,以便确实达到无缝学习,甚至促使学生主动利用数位资源扩展学习项目。

自主学习平台或资源介绍

  线上的自主学习资源或平台大致可分为四类,分别是线上课程、线上学习平台、线上图书资料库,以及其他资源。兹分述如下:

线上课程

  线上课程是由大学或公私立机构规划制作的系统教学内容,这些线上课程可以分为「开放式课程」(OpenCourseWare, OCW)以及「磨课师」(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, MOOCs)。前者通常是大学教授授课的实况录影,并不会提供相关的教材或评量,如果选择以此作为自主学习的方式,学生仍需自行规划学习后的成果展现方式(诸如:撰写心得、小论文、实验探究或衍生应用等)。后者则有完整的课程元素,学生要先选课,在取得同意后再依进度修课。磨课师除了上课录影外,还有教材、讨论、作业及测验,如果按照进度完成所有要求,还可以获得修课证书,将可以成为自主学习的有利成果。读者可在google输入「世界各国MOOCs磨课师课程」、「ewant育网开放教育平台」,即可查询到全球及台湾的磨课师网址,此外也可输入「大学名MOOCs」(例如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MOOCs」)或可以「大学名OCW」找到各大学的相关线上课程。

  除了大学端的线上课程外,很多机构也提供线上的课程,例如:「台北酷课云」即是由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开发的线上自学系统。虽然是台北巿政府开发,但外县市师生亦能透过教育部教育云端帐号登入使用。酷课云共集结约四百多位各学科教师录制包含国小、国中及高中共24学科的重要知识概念影片。每支影片约为5到15分钟,学生可以视自身需求决定观看的速度与反覆次数。此外,使用者所产生的数位活动历程将累积至云端资料库中,形成学习历程档案。(待续)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