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0

 

 

禅门探微









无着文喜禅师

文╱编辑部  图╱传塔

  无着文喜禅师,唐代僧,俗姓朱,嘉禾御儿(今浙江嘉兴)人。七岁出家,曾礼性空禅师,后游方参学,参仰山禅师座下,为仰山禅师得法弟子。

  无着禅师的母亲甫怀胎时,梦见吞下三蒂桃,且从怀胎至生产,皆不食荤腥。师七岁时,至家乡常乐寺礼僧人清国出家。清国法师为无着禅师之舅父,为勘验师之决心,令师诵经礼忏共十卷,方与剃度。师出家后,往开元寺学《法华经》及天台教义,不久即能开演讲说。唐文宗开成二年,师受具足戒并学习《四分律》。此后因遭逢唐武宗灭佛(史称会昌法难)被迫返俗,然师修行之志坚定不移。唐宣宗即位后复兴佛教,师即重新剃度,并于盐官齐丰寺说法。

参礼五台 文殊说法

  师后往大慈山参礼性空禅师,性空禅师告言:「子何不学善财遍参乎?」师便往五台山华严寺参学。行至金刚窟时,遇一老翁牵牛而行,并邀师入寺中。入寺后,老翁唤道:「均提!」随即有一童子前来迎接。老翁引师陞至大堂,只见堂中金光闪耀,老翁在禅床上坐下后,请师坐于一旁的椅凳,并问:「近自何来?」师答:「南方。」老翁再问:「南方佛法如何住持?」师答:「末法比丘,少奉戒律。」老翁问:「多少众?」师答:「或三百,或五百。」并请问:「此间佛法如何住持?」老翁答:「龙蛇混杂,凡圣同居。」师再问:「多少众?」老翁答:「前三三,后三三。」并请童子奉上茶及酥酪。师一食用,即觉心意豁然开朗。老翁拿起一玻璃盏问师:「南方还有这个否?」师言无,老翁便问:「寻常将什么吃茶?」师则无对。师见天色稍晚,便问老翁:「拟投一宿得否?」老翁言:「汝有执心在,不得宿。」师言:「某甲无执心。」老翁问:「汝曾受戒否?」师言:「受戒久矣。」老翁言:「汝若无执心,何用受戒?」

  师告假辞退时,老翁命童子相送。师问童子:「前三三,后三三,是多少?」童子即唤:「大德!」师出声应诺,童子问:「是多少?」师再问:「此为何处?」童子答:「此金刚窟般若寺也。」师怅然若失,悟老翁即是文殊菩萨,不可再见,便向童子顶礼,愿开示一句作为送别。童子便说偈言:「面上无瞋供养具,口里无瞋吐妙香,心里无瞋是珍宝,无垢无染是真常。」言毕,童子与寺俱消失不见,只见五色云中,文殊菩萨乘金毛狮子往来,忽有白云自东方飘来,隐覆使令不现。当时有沧州(今河北)菩提寺僧人修政等至此处,仍闻山石震吼之声。师便住止于五台山中。

得法仰山 禅戒精严

  唐僖宗咸通三年,师至洪州(今江西)观音院参仰山禅师,顿悟心印,仰山禅师请师任典座一职。师曾见文殊菩萨现于煮粥锅上,便以搅粥的工具打去,言:「文殊自文殊,文喜自文喜。」文殊菩萨即说偈言:「苦瓠连根苦,甜瓜彻蒂甜,修行三大劫,却被老僧嫌。」一日,有一形貌特异之僧人来化缘斋食,师便将自己的斋食分出供养。仰山禅师预知此事,问道:「适来果位人至,汝给食否?」师言:「辍己回施。」仰山禅师言:「汝大利益。」

  师后返回浙江,住于龙泉寺。有僧来请问:「如何是涅槃相?」师答:「香烟尽处验。」僧再问:「如何是佛法大意?」师答:「唤院主来,这师僧患颠。」僧问:「如何是自己?」师默然不语。僧不知所措,便请问师意。师言:「青天蒙昧,不向月边飞。」

  师说法事理圆融,顿渐相资,曾期勉学人于理悟事修不应偏废:「盖『真理即悟而顿圆,妄情息之而渐尽。顿圆如初生孩子,一日而肢体已全。渐修如长养成人,多年而志气方立。』所以目前能横说竖说,棒喝圆相,机辩自在者,或遇逆顺境界,不知不觉,对境生心,故习难忘,未免渗漏。如云予四十年用心,尚有走作处,此古人诚谛之语,而不自欺欺人者也。」亦曾开示实相念佛,显禅净一如之理:「文殊菩萨云:『不生不灭,不去不来,非名非相,是名为佛。如自观身实相,观佛亦然』等,思惟诸佛平等法身,一切善根中,其业最胜。一切诸佛身,惟是一法身,念一佛时,即念一切佛,无一土不净矣。」

  师威仪挺特,戒律精严,为禅门大善知识,备受尊崇。当时统辖杭州的钱王对师甚为敬仰,曾上奏表荐赐紫衣,及赐号无着禅师。师于唐昭宗光化三年示疾,十月二十七日夜子时,师对众人最后开示:「三界心尽,即是涅槃。」言毕即跏趺而终,时白光照室,竹树同色。师世寿八十,戒腊六十,圆寂后,门人于同年建塔于灵隐山。天复二年,田頵及许再思叛乱,叛兵开师塔,见师肉身不坏,爪发俱长。钱王听闻此事,深感特异,便遣副将邵志重新将塔封埋。宋朝嘉定年间,师塔迁至净慈山智觉寿禅师塔左。


  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