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69 期 |
|
本期主题:观无常,勤精进如救头燃 |
|
从善观无常到善用无常文/普同精舍住持 见牟法师 前年年初延续至今的新冠疫情,打乱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。在这二年多的时间里,对于「失序」的修行步调,心中常想着:「再过一段时间,一切就能恢复正常。」然而,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,「常态修行生活」一再推延,偶尔还是会让人感到无奈。 体达无常心自在 前些日子突然醒悟到:原来,原本就没有什么事情是「本该如此」的,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「常态修行生活」,只不过是不觉于世间无常所衍生出的「常想」罢了,应当随顺当下的因缘,调整自己修行的步伐才是。顿时心中的无奈感一扫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随顺因缘的自在与对无常更深刻的体悟。 的确,关于「无常」,这个修行人再熟悉不过的课题,当自己真实面对时,还是容易因为惯性思考,而掉入「常想」的泥淖之中。什么是无常呢?一般人会说:「我不会永远年轻,会从青年到壮年,从壮年到老年,最后死去,这就是无常。」乍听之下,这确实是无常,一般人也能接受这种「意料之中」的无常。但这种「意料之中」的无常,还是有「常想」藏匿其中,在哪里呢?就是想当然尔地认为,人的一生应当经历青年、壮年、老年,最后才是死亡。然而,并非每个生命都能完整经历这些过程,有些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,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横逆,短暂的生命就此逝去。在面对这种「意料之外」的无常时,一般人往往也难以接受,但「意料之外」不正也是「无常」的具体展现吗? 其实,不论是「意料中的无常」或是「意料外的无常」,其无常的本质并无改变,但为何一个较容易为人所接受?一个却让人无法面对呢?问题就出在我们的「意料」,是对于世间变化无常的生灭法,有不切实际的预想。例如,对于贪爱的人事物,总是希望其长长久久;对于施行已久的运作模式,总是习以为常。由于这种预想,忽略了无常的必然性,当「意料外」的无常发生时,就容易产生错愕、难以接受及热恼等苦受。 了悟无常契真常 要解决此苦,首先必须「善观无常」,观察、思惟世间一切四大五蕴、身受心法皆是变化无常的,一切皆是不安稳、了不可得的,并无真实性可言。进一步透过反观内照,放下心中对于一切无常之法有常想的妄执,执着放下了,才能真正灭苦。《杂阿含经》中,佛告诸比丘:「色无常,无常即苦,苦即非我……如是观者,名真实观。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识无常,无常即苦,苦即非我……如是观者,名真实观。」善观无常,对于放下执着而离苦,是非常重要的。 观无常的目的,是为了放下妄执,但并非放下一切的作为。有些人认为,既然世间无常,了不可得,做了也是白做,那就什么都不必做了;如此即是没有体会到无常的积极意涵。其实,无常即是「变」,正因为不是固定不变,才让一切有变好的可能。而无常的变,并非毫无章法,而是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的异熟改变。因此,只要我们掌握因果法则,在良善的因缘当中努力,就能让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。 然而,即使因为我们的努力迎来好的结果,也必须了解,好的结果本身亦是「无常相」,不能取着,以修行的角度来说,这些都是成就修行的资粮、圆满修行的「方便」。唯有做到不住着于世间一切有为无常生灭之相,从无常相中回归无为的真常体,时时从体起用,摄用归体,体用一如,随缘不变而不变随缘,才是真正的善观无常、善用无常,于常、于无常,皆得圆满自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