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8
 
本期主题:照破烦恼 常住安乐







经云:「前念着境即烦恼,后念离境即菩提。」
烦恼由念头而来,旋生旋灭,迁流不住。
反观自照,即见妄识无处,烦恼无根,
是故念起即觉,觉即照破,浮云不碍晴空,随处作主恒安乐。


不畏烦恼

文/普济精舍研经禅修班学员 法桦


  经云: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」佛法离不开世间法,面对境界时不起烦恼,保持觉性存在,烦恼即菩提,清净心现前,烦恼自然就消失了。

  几十年间于职场上的工作型态,大都在评估客户的各项特质,造就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。然而,高度敏感的观察力,迫使自己面对每件事,都依着惯性的思考模式,从现象中去探讨本质,过程中经常产生负面情绪,又借由成功与别人的掌声,强化自己的信念,在不知不觉中掉入执着的陷阱而不自知。所幸今生得遇佛法,进入了中台世界,认识心地法门,并透过禅修班有次第的学习,才明白放下后的自在与可贵。

  疫情期间,配合防疫措施在家中工作,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家人与自己,更拉近彼此的距离。由于家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不大,家人们对于空间与时间的分配、疫情的认知、吃东西的口味、用餐的分流、垃圾的分类、干净的定义等等,都有不同的看法。一天近十二小时要与父亲、兄长一起生活,对自己而言,实是一项修行的考验。

  一开始我告诉自己:修行贵在实践,要定慧等持,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。然而,一周后发现,当一连串的境界来临时,实在无法降伏自心,更担忧接下来的日子,恐将于烦恼火宅中度过……因此决定放下原本固有的坚持,从境界中观照心念,让妄心止息。

  虽然疫情尚未结束,但我仍感谢这些烦恼带给我修行的机会。起烦恼时,学习将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,怀着一颗利他的心,在顺逆境界中,渐渐能替家人着想,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也随之减少,两个月过去了,我与家人彼此间已培养出很好的生活默契。原来,烦恼的出现正是修行的助缘,从中练习反观自照,便能成为修行的利器。

  六祖惠能大师云:「前念迷即凡夫,后念悟即佛;前念着境即烦恼,后念离境即菩提。」修行的目的在于认识本心,随着这念心性而修,就能转烦恼成菩提,而心境互为相依,烦恼其实是自心分别所产生的,自寻烦恼实在于道无益,唯有在因地上努力实践佛法,以智慧力调御自心、平息烦恼,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,保持觉察、觉照、能作主的心,方能迈向光明圆满的自在人生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