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68 期 |
|
本期主题:照破烦恼 常住安乐 |
|
自在步红尘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三年级 星澄法师 自在,就是心能作主、心当中没有烦恼;红尘,就是这个苦乐参半的娑婆世界。众生心中有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等烦恼,所以不得自在。娑婆,乃堪忍之义。《悲华经》云:「何因缘故,名曰娑婆?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。」没有人喜欢苦恼,众生都喜欢快乐。在滚滚红尘之中,如何才能转化烦恼,自在步红尘? 都摄六根 烦恼止息 修行的目标在于离苦得乐,第一步先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乐?苦又从何来?方向、目标正确了,才能究竟离苦得乐。老子言:「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」绚丽的色彩、绕梁的美音、丰盛的佳馔……这些外在的刺激,可以让人得到短暂的快乐,但是刺激久了,感官疲乏,快乐的感受也随之淡去。真正的快乐,非从外得,心中没有烦恼,始终保持平静、宁静,安详自在,才是永恒真乐。而苦从「我执」来,我的东西、我的想法、我的感受……一切事物只要沾上「我」,由「我」而生贪、瞋、痴、慢,烦恼便随之而来。 与人的相处互动中,难免有看法不同、意见相左的时候,此时要仔细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,因为心中起什么样的念头,就决定接下来会不会受苦。若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肯退让,对方也不肯让步,紧接而来的就是冲突、怨憎会苦。就算对方先让步了,自己固执己见的习气,未来肯定还是会让自己吃苦。古德云:「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,六根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」春日时分,农夫在水田中插上一枝枝青色的秧苗,如果用前进的方式来插秧,很容易就会踩踏到刚插好的秧苗;反之,用后退的方式来插秧,就能保全所有的秧苗不受到破坏,便能更快速完成插秧工作,这是农夫的智慧。修行亦是如此,退一步海阔天空,后退不是懦弱,而是把「我」缩小,收摄六根;六根不染六尘,烦恼自然止息。 自性三宝 善自奉持 《六祖坛经》云:「佛者,觉也;法者,正也;僧者,净也。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我们这念智慧心就是自性佛宝;能起观照,照假、照空、照中,就是自性法宝;本具清净的这念心,寂照一如、定慧等持,就是自性僧宝。在生活中,能觉察到自己起了烦恼,就是皈依自性佛宝。接着要起正思惟:我的想法是遇缘而生,所以是空性,这是真谛的智慧;与人和合相处,是俗谛的智慧;知道彼此看法不同,又不落入人我二边的对立当中,于第一义谛不动,则是中谛的智慧。如此思惟,就是皈依自性法宝。始终保持本来清净的这念心,就是皈依自性僧宝。有我执的自己,不是真正的我;自性三宝,才是本来面目。皈依自性三宝,善自奉持,方能不失自家宝藏。 儒家也讲自在,孔子云:「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孔子七十岁以后,无论起什么心、动什么念,都不会逾越法度、不会迷失自己,心都是清净、光明,这样的境界就是自在。佛法则教导我们如何得自在。憨山大师云:「念起即觉,觉即照破,境来便扫,扫即放过。」起了烦恼,要觉察、觉照、觉悟。进一步「烦恼即菩提」,安住在能知的这念心,收摄六根,处处作主,如是行之,即使外境纷扰,依然能够自在步红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