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8
 
本期主题:照破烦恼 常住安乐







经云:「前念着境即烦恼,后念离境即菩提。」
烦恼由念头而来,旋生旋灭,迁流不住。
反观自照,即见妄识无处,烦恼无根,
是故念起即觉,觉即照破,浮云不碍晴空,随处作主恒安乐。


烦恼即菩提──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
  众生心中的烦恼很多,佛法讲有八万四千烦恼,浓缩归纳有一百零八烦恼,再归纳有见思烦恼、六根本烦恼、贪瞋痴的烦恼……。烦恼从习气而来,由于执着成了习惯,没有下定决心改正,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,就成了习气,这些作不了主的习惯放不下,就生烦恼,让清净的心受到染污。

  譬如抽菸、喝酒、打电动……乃至世间各种不良的嗜好,偶然之下学会了,慢慢养成嗜好,上瘾了,根深蒂固就成垢、成结,非去做不可,不做就觉得难受。众生的烦恼习气也是如此,已经成结、成垢,所以佛建立种种法门,目的就是要对治种种的烦恼。

波水不二 妄外无真

  《圆觉经》云:「一切如来本起因地,皆依圆照清净觉相,永断无明,方成佛道。」面对无明、烦恼,小乘要「断」烦恼,大乘称「转」烦恼,无上乘是「烦恼即菩提」。「断」,用什么方法断呢?念佛、诵经、持咒、修四念处观等都是方法。譬如修不净观,重虑缘真,修到相应了,自然而然就把贪爱心断掉了。「转」,就是要转识成智。修六波罗蜜就是转,例如本来有贪心,现在不但不起贪心,而且还修布施,这就是转。无上乘是不断也不转,烦恼「即」菩提,生死即涅槃。悟了这念心,烦恼就是我,我就是烦恼,我从现在开始不起烦恼,这就是烦恼即菩提。所谓「即」,波就是水、水就是波,从现在开始当下不起烦恼,只有水,没有波。这都要靠自己觉悟,时时刻刻觉悟的心都能现前,就没有烦恼。

  古德云:「妄想元来本是真,除时又起一重尘,言思动静承谁力,仔细看来无别人。」正是形容烦恼即菩提。「妄想元来本是真」,烦恼就是妄想,妄想本来就是真性。譬如水中有波浪,波浪也是从水而起,因为风一吹,水就起波浪;风不吹,波浪慢慢又变成水,所以水和波浪也是同一个。假使不了解,认为水是水、波浪是波浪,除掉波浪要找水,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一般人都怕烦恼,为了烦恼,心生忧愁、恐怖。其实烦恼是自己的妄想,从现在开始不起烦恼,不就天下太平了?了解这个道理,就不会怕烦恼,现在能作主、不起烦恼,就是无上乘,这就是「顿悟自心,直了成佛」。

  「除时又起一重尘」,想要除去妄想、起了一个「除妄想」的念头,这个念头又属于生灭、又是一重尘。「言思动静承谁力」,是「谁」在讲话、在想念、在动作、在听法?悟到这念心了,妄想就是真,烦恼就是菩提。「仔细看来无别人」,原来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现在明白了,直下承当就好,这就是自性自度,烦恼就变成菩提。

当下即是 契诸佛心

  达磨祖师还没有到中国前,先派了佛驮和耶舍两位弟子,到中国来弘扬顿教法门。当时人们的根性还不成熟,听到两位尊者宣说「顿悟自心,直了成佛」的道理,不能信受,两位尊者因此受到佛教界的排斥、摈逐。当时在庐山有位慧远大师,德行很高,修行很好,备受朝廷尊崇,于是两位尊者就到了庐山。慧远大师已经知道尊者被摈逐的消息,就问:「两位尊者到中土,所传的是什么大法?为什么被摈逐到此?」两位尊者回答:「我们到中土是要传佛的心印。」慧远大师听了便问:「什么是佛的心印?请两位说一说。」佛驮尊者把手举起来,说:「大师,你看我的手,撑开是手掌,手一屈就是拳头,拳头撑开又是手掌,这个快不快?」慧远大师一看,说:「当然很快!」佛驮尊者接着说:「我还有一个东西比这个更快,也不用翻,也不用转。」慧远大师立刻明白,这个更快的东西一定是诸佛的心印,就请佛驮尊者赶快说明,佛驮尊者说:「烦恼即菩提!」慧远大师一听就开悟了。

  「烦恼即菩提」,当下即是,知道自己正在起烦恼,起烦恼的是自己,不起烦恼的也是自己,菩提、烦恼都是这一念心。从现在开始作主,不起烦恼,当下就是菩提,这就是开悟,就是这么简单!虽然简单,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。

  悟到这个心,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上运用?就是「静中养成,动中磨炼」。每天早晚要静坐,保持这念心如如不动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在这里下一番工夫。等到工夫有一点相应了,在日常生活上就可以运用了。如何运用?「见境不生贪爱,于理不生分别。」见到外面的境界,不贪不爱就好了,不贪不爱的这个心就是菩提心;「于理不生分别」,理,就是菩提涅槃之理、清净无为之理,在当下这念心上安住,超越一切世、出世间,就是最吉祥的地方、就是如来住世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