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6
 
本期主题:常念知足 安隐无忧







经云:「有求皆苦,无求即乐。」
心有所求,则为欲望所牵,终日攀缘驰逐,不得自在。
安住此心,则知一切现成,自能知足感恩,无入而不自得。


知足乐道常心安──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
  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云:「心无厌足,唯得多求,增长罪恶;菩萨不尔,常念知足,安贫守道,唯慧是业。」我们要知道观照、觉察自己这念心。经中说「心是恶源」,因为人心贪得无厌,所谓「天高不算高,人心比天高」,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。一般人没钱时,就求菩萨保庇,只要让自己有饭吃就好了;等到有饭吃了,又求菩萨保庇,让自己买一栋房子;买了一栋房子,并不知足,又求菩萨保庇,让自己买车子;买了车子,还是不知足,还想在银行里有存款……这就是「心无厌足」,这念心始终没有停止过,始终不会满足。

多求多恼 知足常乐

  「唯得多求,增长罪恶」,世间人求名、求利、求娇妻美人……所求的很多,但求了以后却增长罪恶。例如:钱财多了以后却没有智慧运用,整天花天酒地;有了名就结党结派,膨胀自己、伤害别人,这都是罪恶。有些人虽然不求名、不求利,却喜欢买很多古董收藏,玩物丧志,也是增长罪恶。总之,心中只要有所求,无论求任何东西,都是一个障碍。古德说:「有一些些,还有一些些」,心当中只要还有一点点东西存在,将来就要受果报。唯有自性清净心、无为心、菩提心、真空妙有,才是最真实的。

  「菩萨不尔」,「菩萨」就是觉悟的有情,每个人只要觉悟了,都可以称为菩萨。「不尔」,不如此,不会这样。真正的菩萨绝对是知足常乐,不会多求、增长自己的罪恶。「常念知足,安贫守道,唯慧是业。」时时刻刻都是知足,无论什么事情,心中都很满足。现在有些人吃得不好,心中就起烦恼;住得不好,心中也起烦恼;有些人只喜欢住单人房,如果让他住通铺,心里就不高兴,这就是不知足的缘故。想一想,释迦牟尼佛在树下坐、在山里住;过去的修行人,将绳床在树上一绑,就睡在树上。我们现在有房间住,还要求有种种设备……想要的东西太多了。人如果不知足,始终是烦烦恼恼;如果能知足,就没有烦恼。

  从前有一个人,骑着一只驴子,自己觉得很不错、很欢喜;忽然看到有人骑着一匹马,坐在上面很威风、很神气,马跑得又快,他一看,觉得自己的驴子和马比起来相差太远,就感到很悲哀。正在悲伤的时候,又看到后面有一个推车子的人,推得满身大汗,自己心中又欢喜了,骑驴子总是比推车子好,自己有驴子代步,推车子的人要用两只脚走路、又推得满头大汗,这下才知足,便说:「你骑马来我骑驴,看看眼前我不如,回头一看推车汉,比上不足下有余。」

  一般人常常不知足,心中患得患失,心有所求又达不到目的时,想多了、想久了,乃至于精神受到种种压迫、负担太重,身心无法承受、感到疲惫不安,就会失眠。失眠一个月、二个月……就受罪了,这时就算有十层楼、二十层楼的高楼大厦,也没办法享受;不要说是高楼大厦,即便只是一个榻榻米这么大的地方,都没办法享受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心有烦恼、心不自在,心当中很苦恼,再有钱也没有用;觉得活在世界上毫无意义,心灰意冷、垂头丧气,一点希望都没有了,我们想想看,这样的人生实在非常悲哀。所以,人要知足,如果不知足,心中烦恼就很多。

安贫乐道 心地用功

  我们修行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、净化自己,要知足常乐,安贫乐道。古德云:「人贫不是贫,心贫实是贫;人贫能养道,是为贫道人;心贫无智慧,堕入饿鬼身。」我们人贫不算贫,心要安贫,心当中具足一切功德、智慧,清凉自在,真空妙有,真如法性,能生万法,为法中之王,实在是很富贵。

  修行要安贫乐道,所谓「道」,寂静无为才是道;心当中要空、要净、要定、要明、要安,没有妄想、没有颠倒,这就是道。假使没有这些观念、不在这上面来用功,修行就修不成功。

  我们明白了以后,就要在心地上用功,要把心收回来看破、放下。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假的,不要把它当真;想一想,我们一口气不来时,能带走什么?什么都带不走!只有自己这念心才是真的,这念心能够守得住,一念不生,就能了生死,就是这么简单。悟了这个心,心清净了,得到了轻安、自在,这个感受跟过去相比就很不一样了。古德说:「心安茅屋稳,性定菜根香」,只要心安、心净、心定,无论处在什么境界中都很喜悦,虽是住在茅屋或木头房子里,也睡得很安稳,胜过七宝宫殿;虽是粗茶淡饭,吃到口里也觉得又香又甜,确确实实是如此。

  佛法是以心为根本,我们把这些道理领悟到了,在这念心上净化、安住,这样修行就是最实在的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