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5
 
植物采風集









綠色古董羅漢松

文/普蓮寺護法會會長、前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張惠珠(傳琛)

  從孩提時代就認識羅漢松,因為它是大人小孩都喜愛的庭園植物。大人說它優雅,會帶來吉祥富貴,小孩知道它會結可以吃的小「果」。羅漢松又稱為「綠色古董」,它們見證了大地的變遷!羅漢松屬發源於岡瓦納古陸(Gondwana),所以南半球才是它的故鄉,在一億零五百萬至四千五百萬年前岡瓦納古陸分裂、漂移時,它們幾經避難、適應的結果,造就了今日的天然分布:主要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因此華南和日本南部是該屬天然分布的北緣。

名字的由來

  羅漢松屬(Podocarpus)是羅漢松科(Podocarpaceae)的一個大屬,全球約有一百種。羅漢松不是松(pine),松的葉是針狀的,羅漢松的葉是扁平的;松的毬果是由很多鱗片構成的松塔,羅漢松的毬果造型像羅漢,看不出很多鱗片。兩屬都是常綠的裸子植物且樹姿挺拔。

  先說屬名Podocarpus,這個字是由Podo及carpus合成,是由希臘文拉丁化而來,前者意為「腳」,後者意為「果」,所以Podocarpus是「有腳的果」。這裡說的果,其實是指種子,羅漢松成熟的毬果是由一個種子和一個肥厚的肉質種托構成的,種托就是托著種子的構造,所以下面種托就是種子的大腳。

  至於為什麼叫羅漢松呢?其實「羅漢」也是因為種子和它下面的種托,這是中國人豐富的想像力:羅漢松的毬果像一尊一尊的羅漢!種子包括它的種皮和套被(epimatium),外表光滑圓潤、呈灰綠色,像極了羅漢的光頭,而種托在成熟過程中由綠變黃轉紅,甚至變紫,活像是羅漢身上披的袈裟,有黃色、紅色和紫色,紫袈裟還是中國皇帝御賜給高僧的呢!

羅漢松屬的形態和種類

  羅漢松屬是常綠灌木或喬木,高度達數公尺到數十公尺。葉為單葉,幾無柄或有短柄,螺旋狀著生於枝上,葉片扁平,光滑亮綠,革質,全緣,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或倒長卵形,有明顯的中肋。通常雌雄異株,不開花時很難分辨雌雄。雄毬花腋生,為葇荑花序,圓柱形,花粉有囊翅;毬果有短柄,由葉腋長出,單一或群聚,每一毬果由2~5個鱗片癒合形成,通常僅最上端的一個著生一粒種子,而下方沒有種子著生的,就癒合腫大,變成肉質狀的種托,成熟的種托色鮮味甜,常吸引鳥類取食。

  依據《台灣植物誌》第二版,台灣現有羅漢松屬四種和一個變種。它們是蘭嶼羅漢松、叢花百日青、大葉羅漢松、小葉羅漢松和桃實百日青。除叢花百日青外,其餘三種和一個變種在中台禪寺庭園中都可以見到。初看,它們都長得很像,要如何分辨呢?從它們的葉片形狀、長短、寬窄,雄毬花是單一或成叢生,毬果熟時種子的外形和種托的顏色等特徵加以比較,即可破解。

  蘭嶼羅漢松 主要分布在菲律賓北部的島嶼,在台灣屬邊際分布,僅產於蘭嶼,是本種分布的北限。學名Podocarpus costalis Presl,從種小名“costalis”可知它是生長於海岸的。生育於海岸礁岩地上的蘭嶼羅漢松是灌木或小喬木。葉革質,長5~7cm,寬7~12mm,倒披針形,先端圓鈍,葉緣稍微後翻。雄毬花單一,幾無柄,圓柱形,長約2.5cm;毬果單一,種子橢球形,長約9~10mm,種托圓柱形,肉質,長約10~13mm,熟時暗紫色。從前達悟族會取胸徑大於50cm的樹幹,製造拼板舟的舵架或船板。由於觀賞價值高,民國70年後慘遭過度挖採,目前僅殘留一些植株在陡峭的礁岩上方,可說在野外已嚴重瀕臨滅絕,所幸它結實良好,發芽率也高,現在幾乎成為庭園中最常見的羅漢松。

蘭嶼羅漢松

  大葉羅漢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(Thunb.)Sweet var. macrophyllus,原本分布於中國南部、日本南部和台灣。我童年時庭園中所見的羅漢松都是它,是喬木。葉線狀披針形,長6~12cm,寬6~9mm,先端鈍或突尖。雄毬花3~5叢生於葉腋,長約3~4.5cm;毬果單一,種子橢球形,長約8~10mm,種托略大於種子,成熟過程由綠色變黃色、橙色、紅色至紫紅色,變得肥厚多汁,還有甜味,雖然滋味普通,但那秀色可餐的模樣總是吸引小孩們去尋寶。庭園裡種的大葉羅漢松,早年多來自大陸或日本。目前台灣野生者僅見於恆春半島和蘭嶼。

大葉羅漢松

  小葉羅漢松 有一個變種Podocarpus macrophyllus(Thunb.)Sweet var. maki Sieb.&Zucc.與大葉羅漢松的區別僅在於葉片較小,葉長4~7cm,寬5~7mm,且葉片較密集著生。此變種分布於中國大陸、日本南部和台灣,台灣野生者僅見於東台灣的花蓮、台東與屏東縣中低海拔的闊葉樹林中,數量比大葉羅漢松還少,被評定為瀕臨滅絕。

小葉羅漢松

  桃實百日青 Podocarpus nakaii Hayata,種小名”nakaii”是為紀念標本採集者中井宗三(S. Nakai)而命名的。是中喬木,樹皮灰紅褐色,呈條狀剝落。新葉紅色,葉寬線狀披針形,葉長5~10cm,寬8~12mm,兩端尖削。雄毬花1~3叢生於葉腋,長2~4cm;毬果單一,因種子先端微尖,如桃,故名桃實百日青。僅分布於本省中部低海拔闊葉樹林中,為台灣特有種。由於生育地遭破壞、植株被挖採,已是野外瀕臨滅絕的物種。在桃實百日青的葉中,發現一種類似昆蟲蛻皮激素的化學物質,也能促使昆蟲蛻皮,可以保護植物對抗昆蟲的啃食,該成分毒性很強,卻同時有明顯的解毒、解熱作用,與蛋白質的合成、遺傳抗體與癌細胞有關,真是奇特呀!

桃實百日青

  羅漢松如今已成為各地庭園中的寵兒,或做為盆栽,或種為綠籬,或成為庭園觀賞樹。中台禪寺正山門的人行道旁,大葉羅漢松羅列成行,庭園中也處處可見羅漢松綠籬,四季常青,嚴整美觀,莊嚴道場,增添園林景致。

 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