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 台 山 月 刊 262 期 |
|
本期主題:和合 待人處世的智慧 |
|
正念包容 圓滿人生
文/普憲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寂 家人之間和合,家庭會有溫馨和樂的氛圍;同事之間和合,公司的業務就能順利達成目標;人與人之間和合,社會就能安和樂利,國家就能安康,世界就能和平,可見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和合。和合,可以諸事圓滿,天下太平。 學佛前,看到朋友因一言不合,分道揚鑣、不相往來;看到人與人互相攻擊、互相怨懟,以粗暴的心相待,苦不堪言。與人共事,意見不一致就起瞋心,總覺得是別人的問題,無法合作。學佛後,在佛法薰修中增長智慧,在靜坐中培養定力,慢慢開始懂得覺察、覺照,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修正自己的習氣、轉化自己的煩惱。境界來時,學習柔和忍辱,以善解包容的心對待他人,凡事心存正念,懂得放下,不再堅持己見,從而消弭紛爭。藉由修七周緣慈,慢慢化解對立的心,再作溝通,直到有共識後,再一起把事情做對、做好。 立身處世,佛法中的「六和敬」讓自己很受用。「身和同住」,身業和睦共處。平常多尊重別人的想法,多關照和幫助困頓的人,凡事都能包容,和合共事。「口和無諍」,口業能和氣不起爭論。遇到困難,以誠懇的心、親切和氣的態度多溝通、協調,與人有不同意見而起紛爭時,一覺察到惡念生起,立即轉念,說柔和語,不出惡言。「意和同悅」,意業對佛法有共同的信心和欣悅。以歡喜的心、利益大眾之心待人接物。「戒和同修」,共同遵守戒律規矩。行事合於生活規範,廣結善緣。「見和同解」,有相同的正見、理念。與人共事,心平氣和討論,達成共識,再共同成就。「利和同均」,利益均霑,資源共享,多行利他之行。 當我們內心常懷慈悲、和合之心,再藉由中台四箴行──對上以敬,對下以慈,對人以和,對事以真,作為日常具體實踐的方向,並且以此與周遭的人分享,人與人之間便能愈來愈和諧,人生愈來愈圓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