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 台 山 月 刊 262 期 |
|
本期主題:和合 待人處世的智慧 |
|
從善如流的胸襟
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星堅法師 有些企業員工們經常將一個字掛在嘴邊:「align」(意思是對齊、調準、合作),機台產能要提升多少?客戶的要求是什麼?專案完成的期限是哪一天?每天不斷地與主管align、與同事align、與客戶align……「好的開始,是成功的一半」,凡事講求有好的開始,團隊合作就要先作溝通達成共識,釐清目標是什麼再開始行動,如此事情才會順利進行。當目標、願景能達成共識時,大家朝著一致的目標去努力,就能產生向心力,藉此統合大眾、發揮出團隊的力量、圓滿達成目標。 見和同解 放下執著 佛陀以「六和敬」作為出家僧團和合的標準,其中「見和同解」便是以相同的見解、理念,使道場更團結、興盛。此外,中台四箴行──對上以敬,對下以慈,對人以和,對事以真,是中台禪寺四眾弟子的共識,朝這四個方向共同努力,便能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 當我們要配合他人做事時,往往會在很多細節上計較,縱使最後還是會達成目標,但總需要經過一番勉強、折騰才能完全融合。出家前在常住學習一段時間,偶爾會覺得:「這樣做不是多費工嗎?」「將時間花在做這麼細的事上,真的有幫助嗎?」經過一段日子後,才知道一件事情的圓滿不是只有一個面向;從而體會到在道場發心,就是藉由坡務磨鍊自己、學習承擔、要與他人合作、配合大眾一起做事。因此,聆聽布達訊息時,不要起煩惱、質疑,過多的念頭會使自己失去正念。只要溝通清楚、按計畫進行便是。如此漸漸突破個人盲點,放下執著,不再用自己過去的經驗、想法作標準,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。 善利萬物 圓融無礙 團隊合作要有從善如流的胸襟,接納他人的看法、做法,學習他人的優點、長處。若看到同儕太優秀時,便認為是「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量」,其實最大的障礙往往來自於自己。因為嫉妒心的分別比較,在內心築起了無形的高牆,遮蔽了自己的智慧心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不應該彼此計較,而是應學習包容與讚歎。 佛法講: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。」在現代人際互動密切的環境中,想要有所成就,除了自己的努力外,還需要靠良善的外緣。若是外在善緣不具足,自己也無法獨善其身。而想要有善緣,要先有善因,如在他人需要幫助時,主動伸出援手,才能廣結善緣。《論語》言: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」自私自利的態度不但無法與他人結善緣,更讓他人心中對自己產生負面印象,往後要改善關係就不容易。開山祖師曾開示:「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他人,壞事自己反省檢討」,若能抱持成人之美的態度,不計較是否對自己有利,以無私之心去成就他人的功德,自然會得到信任。 《老子》講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」與他人合作時,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以同理心考慮他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,而能如流水一般柔軟應對,隨順因緣,找出最適合的方式、做法,才能圓融無礙。 《大學》云:「一家仁,一國興仁;一家讓,一國興讓。」和平、和諧的世界要從改變自身開始,從個人的改變進而影響他人、社會。當每個人都互相禮讓、和合相處,互相幫助、彼此成就,則不但團體能發揮最大成效,個人利益也能得到最大的保障。若能和合無諍,不論是家庭、社會、國家乃至道場,都能遠離紛爭、衝突,因此而日益和樂、安定、興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