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 台 山 月 刊 262 期 |
|
本期主題:和合 待人處世的智慧 |
|
心地平 一切皆平
文/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星真法師 披剃出家的那一天,在剃度大典結束後,陪同俗家親朋好友一起參觀中台世界博物館。當時,館內設置了一個「發願區」,讓來訪者將自己的願望寫下來,並掛於發願區上,與大眾分享、結緣。一位身為建築師的好朋友,沉思良久,終於下筆。從名校畢業、有一份理想工作、向來出人頭地的他,對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期待呢?出乎意料的是,他只寫了短短四個字:「世界和平」。 確實,這是一個發自真心的願望,尤其面對充滿難關與挑戰的現代社會,非常值得大眾共同努力。問題是,現代人自我意識抬頭,大部分人以自我為中心,所追求的是「成全自我」,而非「成就大眾」。然而,世上所有人事物都是互相依存,無論任何人都不能離開群體,獨立存在。所以,「個人」與「大眾」之間,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若能將自我看淡,學習為別人著想,時時護念大眾,方能在「成就大眾」的同時,也「成全自我」。 對修行學佛而言,「和合」也是重要的行門之一。今年初,為了深化外語能力,學院安排英文A班學僧參與英譯組每週固定的研討會議。由於自己土生土長於美國,起初加入討論時,不自覺表現得驕傲了些,總是堅持己見,不肯接受別人的看法。在一次開會的過程中,某位法師對自己說:「Maybe you could help us find a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?」(意思是:或許你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?)聽完,陡然覺醒,原來自己陷入我執深淵裡去了! 經過當天的提醒,深切體會到「和合」的重要性。《孟子》曰:「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」自己獨自翻譯出來的文義,往往不如大眾共同努力所達到的成果。若只是一味地固執己見,堅持個人主觀且片面的觀點,不懂得與人和合達成共識,就難以有所突破,譯出更忠於原文的意境。可見以自我為中心,容易劃地自限,永遠無法結合大眾的優點,而發揮團體的力量。 若能降伏心中的人我、是非、嫉妒、瞋恚等煩惱,學習包容和忍讓,令自他和合無諍,方能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。無論是政治分歧、環境污染、氣候變遷……在大眾和衷共濟的努力下,一切困難都得以解除。若平心地,則世界地一切皆平,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世界和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