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 台 山 月 刊 261 期 |
|
本期主題:諦觀無我 解脫自在 |
|
一條聖賢路
文/見縷法師 出家至今二十多年,從出家時發願想要成佛作祖、普度眾生,乃至改變世界;一路走來,化成一個最直接的願望,就是──改變自己、做好自己。記得有一回在領法會執事時,說自己做事標準不高,請大家不要有壓力;沒想到一說出口,在旁一位師兄弟突然出聲:「不!你很要求的!」當下聽了心頭猛然一驚,曾幾何時,自以為的做事認真,在不知不覺中,早已給人帶來壓力。甚至因為智慧與覺觀不夠,常有說錯了、做錯了、乃至傷害了人的事情發生,等到事過境遷,很多時候已無法彌補。 依四念處 嚴心而住 靜下心來自我反省才發現,因為過於執著外在的勝負成敗、高低好壞,所以一味在事相上執著完美。殊不知熾盛的貪瞋癡煩惱,如火般地燒了自己和他人,雖然事情完成,卻已兩敗俱傷。追求完美,其實不曾完美。 《佛說菩薩本行經》中有一則公案:佛陀時代,波斯匿王有一位大臣,名叫師質,財富無量,因舍利弗尊者到其家裡乞食並為說法,宿世善根現前,不慕榮貴、不樂恩愛,將所有家業盡付其弟而出家修道。而其弟深怕師質有一天會還俗、奪回產業,雇用賊帥取其性命。當賊帥到來,師質與他協議斷一臂給他回去覆命,使自己得留殘命見佛。僅剩一隻手的師質來到佛前,佛為說法:「一切有身皆受眾苦,一切眾苦皆從習生,由習恩愛有斯眾苦,癡愛已斷不習眾行,不習眾行便無有身,已無有身眾苦便滅,唯當思惟八正之道。」師質當下豁然意解得阿羅漢道,就在佛前放捨身命而般涅槃。 聖人灑脫自在的境界令人心生嚮往,生死都能淡然處之,更何況事相上的得失?痛苦的根源,正來自於不知身是虛妄,所以妄想顛倒、起惑造業而受苦。如何解脫痛苦煩惱?佛陀在入涅槃前,付囑阿難:「依四念處嚴心而住……一切行者,應當依此四念處住。」於是,自己堅持每日靜坐,如理思惟、觀法無我,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,心是受想行識虛妄作用,以觀行之力破除妄想執著,但願了達因緣所生之法皆是虛妄,一如聖者師質,心意開解,對假合之身不復留戀!知幻即離,放下成敗得失,令心還復清淨。 知幻即離 成佛作祖 豈止身是虛妄,萬事萬物同樣沒有一法可以獨立存在,小至一棵樹、一件事,大至整個世界,都是重重無盡的因緣和合方得以成就。透過一次又一次地重慮緣真,智慧之眼逐漸看清世間真相,知道緣聚則生、獨木難撐大廈,所以珍惜及善待身旁的人事物,運用大眾的力量成就一番事業;知道緣散則滅,「但行平等事,不必問前程」,只管在因地上努力耕耘,圓滿了,花朵遲早會綻放。如此,面對虛妄相對的境界,便能逐步放捨,誠如祖師大德所言:「深深撥,有些子;平生事,只如此」,熾盛煩惱即冰消瓦解。 透過觀行練習,內心力量增強,愈發清楚順逆境界都是在淬鍊身心。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,從今種種譬如今日生;每一刻都讓心重新歸零,每一次都有勇氣重新出發。隨緣安住,不活在過去、不妄想未來,解脫自在;更能把握當下,明白諸法唯是空相,而能成就一切相,繼而奮起積極地創造、運用因緣,宴坐水月道場,大作夢中佛事。發願一為自己建功立德,厚植福報,福蔭眾生;二為道場樹立榜樣,了生脫死,導引眾生。 四念處觀好修行,成佛作祖、普度眾生、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依然不減,但知道,一切都得從自身做起。是故唯有一個心願,就是──改變自己,做好自己,依四念處嚴心而住,走上聖賢之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