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
文/普賢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充
前些日子,很開心地和幾位好久不見的朋友約了相聚,閒談之間,發現昔日好友們的話題,總是帶著分別、我執,評論周遭的人、事、物,和已經學佛的自己相去甚遠,真不該答應他們的邀約啊!正當心中生起輕慢之心時,覺性現前,回光返照,覺察到自己何嘗不是對眼前這個境界,起了和他們並無二致的分別心,落入彼劣我優的妄念中?頓時備感慚愧懺悔……
我們每天從早上睡醒,六根就開始向外攀緣、分別,眼睛看到的,耳朵聽到的,鼻子聞到的,口中吃到的,身體碰觸到的及心中所想的,大部分都在貪、瞋、癡的無明煩惱中,無一不是在起惑造業。古德云:「凡夫無過,聖人過多。」人若不知返照自心,總是看到別人的不圓滿,卻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,以及所犯的過失,所有生命中的苦難境界,不就是如此招感而來的嗎?
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人有眾過,而不自悔,頓息其心。罪來赴身,如水歸海,漸成深廣。」修行貴在能於日常生活中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及種種心念,檢視自己起的是善念還是惡念?是否執著自己的感受,在乎別人怎麼看我?是否執著自己的色身,深怕自己太累?念頭善善惡惡、是是非非、進進退退、起起伏伏……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覺察自己起了無明煩惱,要能馬上停止,立即轉念,同時生起慚愧懺悔之心,發願不再重蹈覆轍。古德云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!」
何其有幸,能在中台菩薩道場得遇大善知識,得以聽聞殊勝佛法,了解觀行的重要及落實修行的方法,知道要對治無明習氣,也知道自己有了過失、要懂得檢討反省,從以前只是一味地抱怨外境,修正到在每一個當下反觀自省。因此,身為佛弟子,除了薰修佛法的道理,更要能解行並重,在修行路上落實檢討反省,懺其前愆,悔其後過,勤修善法,銷歸自性,心中自然一片光明、清涼自在,相信最終必能得到究竟解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