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8

 

 

禅门探微









大颠宝通禅师

文╱编辑部  图╱传塔 

  大颠宝通禅师,唐代僧人,石头希迁禅师法嗣,讳宝通,自号大颠和尚。俗姓陈(一说杨),祖籍颍川(河南禹州),父亲在潮州为官,唐开元二十年(公元732),师出生于潮州,自幼聪颖异常,心胸超脱世俗,性喜居于山野林中。大历初年(公元766),与药山惟俨禅师同到西山(今潮阳县西岩)依惠照禅师出家,大历八年(公元773)受戒;后又一同参谒南岳石头希迁禅师,于希迁禅师座下大悟禅门宗旨。

  贞元(公元785~805)初,大颠禅师移居于龙川罗浮瀑布岩。五年,回到潮州。七年,创灵山禅院,据说出入有猛虎相随,其门下弟子多达千余人。当韩愈被贬官到潮州时,曾向大颠禅师问道。

南岳悟道

  大历年间,大颠禅师参谒石头希迁禅师。希迁禅师问:「哪个是汝心?」师回答:「见言语者是。」希迁禅师便将师喝出。

  过了十日,大颠禅师问希迁禅师:「前者既不是,除此外,何者是心?」希迁禅师说:「除却扬眉瞬目,将心来。」师答:「无心可将来。」希迁禅师说:「元来有心,何言无心?无心尽同谤。」大颠禅师于言下大悟。

  一日,大颠禅师问希迁禅师:「古人云,道有道无俱是谤。请师除。」希迁禅师说:「一物亦无,除个什么?」希迁禅师又反问:「并却咽喉唇吻,道将来?」大颠禅师说:「无这个。」希迁禅师说:「若恁么,汝即得入门。」

  又一日,侍立于希迁禅师身旁,希迁禅师问:「汝是参禅僧?是州县白蹋僧(粥饭僧)?」大颠禅师回答:「是参禅僧。」希迁禅师问:「何者是禅?」师回答:「扬眉瞬目。」希迁禅师说:「除却扬眉瞬目外,将你本来面目呈看。」师说:「请和尚除却扬眉瞬目外鉴。」希迁禅师说:「我除竟。」师说:「将呈了也。」希迁禅师问:「汝既将呈我心如何?」师回答:「不异和尚。」希迁禅师说:「不关汝事。」师说:「本无物。」希迁禅师说:「汝亦无物。」师回答:「既无物,即真物。」希迁禅师说:「真物不可得。汝心见量,意旨如此,也大须护持。」此后,大颠禅师更是机辩无滞,尽得希迁禅师的禅法。

灵山开堂

  唐贞元五年(公元789),大颠禅师自瀑布岩返回潮州。后于幽岭下创建灵山禅院,在灵山开堂说法三十余年,大阐曹溪禅风。

  大颠禅师上堂开示大众曰:「夫学道人,须识自家本心。将心相示,方可见道。多见时辈,只认扬眉动目、一语一默,蓦头印可,以为心要。此实未了,吾今为你诸人分明说出,各须听受。但除却一切妄运想念见量,即汝真心。此心与尘境,及守认静默时,全无交涉。即心是佛,不待修治。何以故?应机随照,泠泠自用,穷其用处,了不可得,唤作妙用,乃是本心。大须护持,不可容易。」

  水空和尚来,大颠禅师拿住坐具说:「不用通时暄,亦不用通来处。」空和尚说:「拟欲恁么,又恐人情不足。」师放手说:「还足也未?」空和尚提起坐具说:「若通时暄,又恐迷来处。」师答:「暂时相见,也无妨。」

  僧问:「其中人相见时如何?」师答:「早不其中也。」僧问:「其中者如何?」师答:「不作个问。」僧问:「苦海波深,以何为船筏?」师答:「以木为船筏。」僧问:「恁么即得度也?」师答:「盲者依前盲,痖者依前痖。」

韩愈问道

  侍郎韩愈因为上〈谏迎佛骨表〉,被贬到潮州为刺史,听闻大颠禅师在当地道行高隆之名,便写信召请。前后三次,大颠禅师皆未应允前往,后来却不请自往。韩愈问为什么,师回答:「三请不赴,不为侍郎;不屈自来,只为佛光。」

  韩愈又问:「未审佛还有光也无?」师回答:「有。」韩愈进一步问:「如何是佛光?」师唤:「侍郎。」韩愈应喏。师问:「看还见摩?」韩愈说:「弟子到这里却不会。」师回答:「这里若能会得,是真佛光。故佛道一道,非青黄赤白色,透过须弥卢(须弥山)围,遍照山河大地,非眼见,非耳闻,故五目不睹其容,二听不闻其响。若识得这个佛光,一切圣凡虚幻无能惑也。」师要返回灵山时,留一个偈子给韩愈:「辞君莫怪归山早,为忆松萝对月宫。台殿不将金锁闭,来时自有白云封。」

  韩愈一日来访,问大颠禅师多少岁了。师提起数珠问:「会么?」韩愈说:「不会。」师又说:「昼夜一百八。」韩愈还是不能领会,于是回去。次日再来,至门前遇见首座,以前日的对话,请问其中意旨如何,首座扣齿三下。韩愈见到大颠禅师,再提前日的问题,师亦扣齿三下。韩愈说:「原来佛法无两般。」师问:「是何道理?」韩愈说:「适来问首座亦如是。」师于是召首座进来,问:「是汝如此对否?」首座说:「是。」师便打首座,将他赶出院去。

  韩愈又一日对大颠禅师说:「弟子州中事务繁多,请法师就佛法中精要之处开示。」师默然许久都不说话,韩愈不知所措。当时三平禅师为侍者,敲禅床三下,师问:「作什么?」三平回答说:「先以定动,后以智拔。」听闻此,韩愈便说:「和尚门风高峻,弟子于侍者边,得个入处。」

辞众示寂

  长庆四年(公元824),大颠禅师预知时至,沐浴更衣,向大众告辞后,端坐示寂,世寿九十三,戒腊五十二。其墓塔筑于寺侧。唐末有人挖开其塔,见尸骨已化尽,唯有舌根尚存如生,于是重新将它瘗埋,号为瘗舌冢。宋至道年中,乡人又挖开来看,唯有一面圆镜,于是叠石再把它埋藏了,号为舌镜塔。法嗣以漳州三平义忠禅师、马颊山本空和尚、本生和尚为最著名。大颠禅师着有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》及《金刚经释义》;又尝自书《金刚经》千五百卷、《法华经》及《维摩经》各三十部。大颠禅师禅风广化及于福建,灵山寺及墓塔尚存,犹为今人所尊崇。

  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