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运动 肩颈不痠痛【一】
文/美国纽约大学物理治疗硕士毕业、大学兼任讲师、物理治疗师 郭翠玫(传莲)
前言
肩颈痠痛是现代人常见问题,而且年龄层有下降的趋势。痠痛原因包括:过度使用电脑或手机,长时间开会,经常低头工作或看书,工作量超过身体负荷,生活紧张或有压力,姿势不良或维持同一姿势过久,以及肩颈的肌耐力与柔软度不足。
本文提供读者肩颈痠痛、姿势不良和神经压迫的一些正确观念,以及预防的方法。如果自己已经有相关的痠痛问题,只要学习正确的卫教,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担心、害怕。如果家人和朋友有类似的问题,我们不仅能有多一分体谅与同理,也可适时提供协助和建议。肩颈的痠痛减轻,心中的烦恼也能减轻,让身心更安隐。
颈椎结构
首先认识颈椎结构,颈椎由七块骨头构成,用来支撑头部、帮助头和脖子产生许多动作。骨头和骨头之间有椎间盘,帮助吸压、减震,维持颈椎的活动度。颈椎前后有韧带,周围有许多肌肉,除了保护颈椎中间的脊髓(中枢神经)、两旁的脊神经和椎动脉,也提供稳定脊椎、维持姿势、产生动作等功能。
临床症状
(一)肩颈痠痛的临床症状包括:
1.肩颈痠痛:位置包含肩膀、颈部(枕骨两边、颈椎第七节周围)、肩胛骨内缘及肩胛骨外缘。
2.头痛:严重肩颈痠痛,容易造成太阳穴两边疼痛。
3.情绪不佳:长期严重肩颈痠痛,容易导致情绪不佳。
4.睡眠品质不良:由于长期严重肩颈痠痛,使得夜间辗转难眠,不易进入深沉睡眠,感觉总是睡不饱,导致白天精神变差。
5.精神不济:长期严重肩颈痠痛,会导致肩颈附近肌肉紧绷、痉挛,影响肩颈与脑部的血液循环,容易造成昏沉、精神不济、记忆力减退和专注力变差等问题。
6.姿势不良导致问题恶化:前言中提及,姿势不良容易导致肩颈痠痛。因为姿势不良,促使肩颈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需要更费力地支撑身体,所以肩颈会感觉非常痠痛。一旦肩颈痠痛演变成长期问题,又会使姿势不良的问题更加恶化,甚至压迫颈椎神经而出现上肢麻痹的现象。
7.神经压迫
长期痠痛、肌肉紧绷无力和姿势不良,会慢慢造成椎间盘突出或椎间孔狭窄,使得颈椎神经受压迫,于是产生上肢麻痹现象。久而久之,肌肉变得无力、萎缩,影响上肢功能。
(二)造成手麻的常见病症包括:
椎间盘突出或椎间孔狭窄造成颈椎神经压迫、手腕隧道症候群(carpal tunnel syndrome:正中神经压迫),和手肘隧道症候群(cubital tunnel syndrome:尺神经压迫)。
患者依据手麻的部位与造成麻的因素,可以自我检视手麻的症状属于以上三者的哪一个。
1.麻的部位:神经受到压迫,会造成麻的现象。由麻的位置可以推测哪个部位的神经受到压迫。例如:颈椎神经压迫,麻的位置除了上臂(arm)或前臂(forearm),有时也会传至手掌、手指。
手腕隧道症候群,是指手腕处的正中神经受到压迫,会造成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与一部分无名指和所对应2/3手掌麻痹。
手肘隧道症候群,是指手肘尺神经受到压迫,会造成一部分无名指、小指和所对应1/3手掌麻痹。手腕隧道症候群和手肘隧道症候群,麻的位置仅在手掌和(或)手指。下图为颈椎脊神经压迫,造成颈部、上肢不同部位麻痹位置图。
|
颈椎共有八对脊神经,第一对至第八对颈椎脊神经分别称为C1~C8(C: cervical,颈椎)。不同位置颈椎脊神经压迫,会造成头、颈、上肢不同部位麻痹。例如:第五对颈椎脊神经(位于第四颈椎与第五颈椎间)压迫,会造成上臂外侧(桡侧)麻痹。
第六对颈椎脊神经(位于第五颈椎与第六颈椎间)压迫,会造成前臂外侧(桡侧)、大拇指、食指一部分麻痹。
第七对颈椎脊神经(位于第六颈椎与第七颈椎间)压迫,会造成食指一部分、中指、无名指一部分和所对应手掌和手腕上方前臂中间一部分麻痹。
第八对颈椎脊神经(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)压迫,会造成无名指一部分、小指与所对应手掌和手腕上方前臂内侧一部分麻痹。
此外,第一对胸椎神经(简称T1)压迫,会造成前臂内侧(尺侧)麻痹;第二对胸椎神经(简称T2)压迫,会造成上臂内侧(尺侧)麻痹。
2.造成麻的因素不同:
(1)颈椎脊神经压迫:
a. 椎间盘突出
通常脖子往前弯(低头)时,一段时间后,会觉得手麻麻的,而且麻的感觉常常会在上臂或前臂,或由前臂传至手掌或手指(根据不同部位的颈椎脊神经压迫,麻的部位会不同)。
b. 椎间孔狭窄
通常脖子往后仰或往后仰至一边时,一段时间后,会觉得手麻麻的,而且麻的感觉常常会在上臂或前臂,或由前臂传至手掌或手指(根据不同部位的颈椎脊神经压迫,麻的部位会不同)。
(2)手腕隧道症候群麻的原因和过度使用手指和手腕弯曲有关;手肘隧道症候群和手肘常常弯曲太久有关。此二者病症,麻的位置仅在手掌和(或)手指。
结论:若麻的位置在上臂和前臂,通常和颈椎脊神经压迫有关。若麻的位置仅在手掌和(或)手指,通常和手腕隧道症候群、手肘隧道症候群有关。若麻的位置包括手指、手掌、前臂和上臂,除了和颈椎脊神经压迫有关,也可能有手腕隧道症候群或手肘隧道症候群。若有以上症状,需要相关专业医师或物理治疗师评估、判断。(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