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心修六度 自利利他
文/普竺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法山
生、老、病、死,是人生必经历程。老、病、死更为常人所忌惮。《佛说无常经》云:「有三种法,于诸世间,是不可爱,是不光泽,是不可念,是不称意。何者为三?谓老、病、死。」在医院每天都可看见老、病、死现象,以至于自己在医院工作,几乎麻木不仁没有感觉了。直到亲朋好友,甚至自己面临老、病、死的无常难关时,才会对病人的苦感同身受,做到视病犹亲。
到精舍禅修学佛,知道菩萨即菩提萨埵,义译为大道心众生、觉有情之意,能觉悟一切众生,解救一切众生的痛苦。进而体会仁心医者不仅是要能医治病人、同理病人,更要学习菩萨的慈悲,发菩提心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;行菩萨道六度波罗蜜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以到达解脱的涅槃彼岸。
怖畏急难中 行无畏施
慈能与乐,悲能拔苦。菩萨道中的六度修行方法,以布施为首,而布施正是与人快乐、拔人痛苦最有效的方法。布施时,施与受双方都得到快乐,是自利又能利他的无上法门。布施除财施、法施外,还有无畏施。日常的行医当中,无畏施在与病人或其家属互动时,是最方便行布施的因缘。
一个亲切的问候与关怀的态度,予以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,再加医疗上的专业照顾,就能落实佛陀所说七种布施中的四种施:一,眼施,时常以慈悲、关怀之眼,对待别人;二,和颜悦色施,和颜悦色地对待别人;三,言辞施,说柔和悦人的柔软语,不说粗恶语;四,心施,以温和良善之心、感恩恭敬之心对待别人。仔细想想,这些方便布施,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中,只要注意,保持觉性,时时观照自己,就应该可以随时随地做到。生活无处不是修行,修行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在行住坐卧、举手投足间。
《妙法莲华经》云: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,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。」在医院中,常需处理危急重病手术。病人逢遇急难时,医护同仁努力救治,布施无畏,使之脱离疾病痛苦,常被称赞为救苦救难的慈悲菩萨。然而,自恃医疗专业,也徒长了自己的慢心而不以为意;甚而在医疗沟通中,常因为「我执」而产生许多医病的纠纷,与跨科医疗团队的争执。我慢如山,法水不入,久而久之,损伤了医、病关系与人际和谐,增加彼此的困恼。禅修学佛后,在精舍发心,经过师父们指导与领执事历练,培养恭敬心,薰修一段时日,逐渐消除我慢。
发菩提心 勤修六度
以四念处的「观法无我」对治我执、我慢,思惟众缘和合的道理,了达每件事的成就,皆来自十方的因缘才能促成。要把握当下,于事上做最好的准备与努力;理上也要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。怀着感恩的心,感恩这样的因缘,感恩师长的教导,感恩医疗团队同仁群策群力,感恩三宝的慈悲护念。由事入理,观缘起性空,放下执着,销归自性。不执着于布施,三轮体空,没有布施的人,没有布施的对象,也没有布施的东西。如是思惟,观照清净自心,平等广大行于布施。
《华严经》云:「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,因于众生而起大悲,因于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。」起大悲心,扩大慈悲心量。再者,因体悟无常人生,人身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,大善知识难遇今已遇,誓愿发菩提心,勤修六度波罗蜜,行自利利他菩萨道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