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2
 
本期主题:随喜行施 菩提心香







《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》云:
「欲求无上道,修行诸功德,破于悭贪心,布施最第一。」
以清净、无求之心,平等广修布施,是自利利他菩萨行。
也是成就福慧庄严,进趣无上菩提之道。


常行布施 获大饶益──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
  六波罗蜜当中,第一个就是布施,修菩萨行最重要的就是布施。布施,就是一个「舍」字,借由布施来去除悭贪,把贪心的烦恼舍得干干净净,同时又可以修福。佛经里面讲:「舍一得万报。」布施一粒米、一颗小芝麻,将来能够得万担粮的果报,这就是自利;我们布施他人,对方得到这些福德、恩惠,就能解脱种种困难、烦恼,这就是利他。明白这些道理,就知道布施既能自利、又能利他,真正是菩萨的法门。

净心行布施 成就殊胜福

  一般人都希望「福禄寿三星拱照」,要想得到福报,就必须行布施。布施,有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帮助、救助他人就是布施;无论是布施钱财、智慧、精神……都有功德。

  从前有两兄弟,性格完全不一样:哥哥的个性处处计较,甚至一毛不拔、悭贪不舍;弟弟则是喜欢广结善缘。结善缘,也是布施,无论布施钱财、智慧,乃至布施一个微笑,都有福报。有一天,遇到天灾地变,兄弟俩都往生了,一起到阎王殿报到。阎王对他们说:「你们两兄弟的性格虽然不一样,但在世的时候都不是大奸大恶,所以都可以再转世为人。现在有两个地方可以去:第一个去处是姓谢的人家,专门接受别人的布施;另一个去处是姓赵的人家,专门赚钱来修善、布施,救济别人。」

  结果,哥哥转世到谢家去,因为家贫如洗,就成了乞丐,专门接受人家的布施、救济,一生受苦无穷;而弟弟投胎到赵家,赵家有很多财富,经常将这些财富拿去修善、布施,由于勤修布施,不但得好名誉,而且广结善缘,福报愈来愈大。佛法告诉我们要惜福、修福。借由这个公案,我们便能了解,要修福就要行布施,如果没有布施,就没有福报。

  此外,布施时的心念很重要,布施,要基于慈悲心,不是为了要得到好名声或好处才来行布施;社会上有些人布施,只是为了打响知名度,让大家知道他在做善事,借此得到大家的肯定,这样有条件的布施,就不是清净的布施;虽然布施了钱财,也可以得到福报,但由于不是真正的发心,所得的福报也有限。

  一般人可能会误认为,布施的东西数量愈多、品质愈好,乃至于布施的东西愈珍贵,就能得到愈大的福报;如果布施一般的东西,例如:一些香花、一个水果、一杯茶、一碗饭……数量不多、品质也不是上好,所得的福报就不大。就佛法的角度来看,布施修福,最重要的是当下这念心,而不是布施物的「质」与「量」。如果布施最好、最高贵的物品,但这念心不虔诚、不清净,只想借此求取名声、求取自己的好处,不但没有功德,还可能会招罪过。相反地,以虔诚心、恭敬心、平等心、惭愧心来修布施、供养,这念心没有烦恼、心清净,不仅能舍去贪心的烦恼,也能成就最大的福报、不可思议的功德。

施恩不望报 无住得解脱

  一般人都知道「只问付出,不求回报」的道理;布施了以后,不要一直想着希望对方来报答自己,也不要想着,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好处。佛法讲「诸法缘起,缘起性空」,修行要广修一切善法、福德、功德,修而无修,了达缘起性空之理,做了等于没有做,心当中始终不执着、能所俱空,这念心无相、无住,没有执着、分别,如此,心就能得解脱。

  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,看到佛经上讲「舍一得万报」,布施一块钱,将来能够得一万块钱的果报,为了要得到一万块钱,才去布施,这就是着了相。佛法说「种善因得善果」,虽然是着相布施,但还是有福报,只不过这是人天的福报;想要更提升、超越,就要在心念上去超越。修布施进一步要了达能所俱空、没有能所,心中不执着,做而无做。布施虽然有功德,但我们不执着功德,也不会去分别别人有没有布施。例如,有些人总喜欢计较别人有没有布施,想着:「这个人这么有钱,为什么不拿些钱出来做点功德?真是个吝啬鬼!」假使明白能所俱空,心量广大,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心念,这念心提升、超越,到达无念、无住、无为,功德也提升了。

  一般人常讲「舍得」,布施就是舍得,有舍才有得,借由布施,把我们的无明、烦恼舍掉了,清净心就现前了,这就是得。初初开始修布施,知道布施是菩萨行,又能自利利他;进一步明白一切法缘起性空的道理,心当中不执着,布施了以后,没有能布施的人,没有所布施的对象,当中没有布施的财物,三轮体空、无相布施就是真功德,这念心就能得解脱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