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1

 

 

禅门探微









云门文偃禅师

文╱编辑部  图╱传塔 

  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,唐末五代僧,为云门宗初祖。俗姓张氏,世为苏州嘉兴人。天资聪慧,自幼怀出尘之志,依嘉兴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,学习律藏,凡诵诸典无烦再阅。及其年长,受具足戒于毗陵坛,后还志澄律师左右,侍讲数年,穷究四分律,深得器重。

睦州启悟 雪峰付印

  文偃禅师因己身大事未明,乃辞别志澄律师,参谒睦州禅师。睦州禅师见文偃禅师前来,立刻将门掩上。文偃禅师上前扣门,睦州禅师曰:「谁?」文偃禅师云:「某甲。」睦州禅师曰:「作什么?」文偃禅师云:「己事未明,乞师指示。」睦州禅师开门一见,随即掩门。虽然如此,文偃禅师仍连三日前来扣门,至第三日,睦州禅师一开门,文偃禅师即踏进门去,睦州禅师马上抓住他,曰:「道!道!」文偃禅师正拟回答,睦州禅师便将文偃禅师推出门外,道:「秦时𨍏轹钻。(注)」旋即将门掩上。文偃禅师回避不及,伤损一脚,从此而悟入。随于睦州禅师座下修学数年,尽得其道。睦州禅师知文偃禅师是法器,后令往参雪峰义存禅师。

  文偃禅师抵雪峰庄,见一僧人便问:「上座今日上山去?」僧曰:「是。」师曰:「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,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。」僧曰:「得。」师曰:「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,众人才集便出,握腕立地曰:『这老汉项上铁枷,何不脱却?』」僧人上山后,一如文偃禅师所教而行。雪峰禅师听僧人这么道,下座拦胸抱住僧人曰:「速道!速道!」僧无言以对。雪峰禅师推开僧人,曰:「这不是汝语。」僧曰:「是某甲语。」雪峰禅师即唤侍者将绳棒来。僧人闻言,立即道:「不是某语,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。」雪峰禅师即告众人曰:「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。」次日,文偃禅师上山,雪峰禅师一见面,便曰:「因什么得到与么地!」文偃禅师乃低头。从此深相契合,在雪峰禅师座下参究数年,得雪峰禅师传授宗门密印。

开法云门 独树一宗

  文偃禅师得受法后,不久拜别雪峰禅师,四方参礼,声名渐着。一日,文偃禅师抵达灵树知圣禅师道场,暗合知圣禅师「接首座之说」。在此之前,知圣禅师驻锡灵树二十年,未曾请立首座,大众咸感不解。尝闻知圣禅师告大众云:「我首座生也。」过若干年,道:「我首座牧牛也。」越数年,道:「我首座行脚也。」直至一日,知圣禅师鸣钟集众,告大众曰:「至山门外接首座。」大众刚出山门,文偃禅师正好到来,大众因此惊服不已。知圣禅师一见文偃禅师,曰:「奉迟久矣!」即延请文偃禅师为首座。

  不久,广主刘王欲兴兵,拟请知圣禅师决断胜负吉凶。知圣禅师预知刘王将至,便先怡然坐化。刘王至寺闻师坐化,问知事曰:「和尚何时得疾?」对曰:「不曾有疾。适封一书函,令呈大王。」刘王开启书函,得一帖子云:「人天眼目,堂中上座。」王领悟师意遂息兵,礼请文偃禅师继任灵树寺住持。之后,师率徒众至云门山创建光泰禅院,大弘法化,天下学人望风而至。师之机锋险峻,门风殊绝,世称云门宗。刘王屡次请师入宫说法,师酬答如流,王益加崇仰,特赐紫袍及敕「匡真禅师」名号。

  云门山朗上座,听闻有僧人问文偃禅师:「如何是透法身句?」师曰:「北斗里藏身。」朗上座因未了句中微旨,遂前往拜谒文偃禅师。才一见面,文偃禅师便把住朗上座曰:「道!道!」朗上座正准备回答,文偃禅师立刻推开朗上座,说颂曰:「云门耸峻白云低,水急游鱼不敢栖。入户已知来见解,何劳再举轹中泥。」朗上座因此大悟,即便礼拜,自此依止文偃禅师而为上座。

  昔日,赵州老人以「吃茶去」接化学人;文偃禅师则用「糊饼」点拨僧人。有一僧人问:「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?」师曰:「糊饼。」一日,师上堂说法,曰:「闻声悟道,见色明心。」遂举起手曰:「观世音菩萨,将钱买糊饼。」放下手曰:「元来只是馒头。」

云门路 孤危耸峻

  南汉干和七年四月十日,师上表辞王,留诫垂训弟子,然后端坐示寂。世寿八十六,僧腊六十六。弟子遵师遗旨,塔师全身于方丈室。师归寂后十七载,帝敕令迎师真身于内廷供养月余,后乃还塔。北宋干德四年太祖复追諡「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」。有《云门匡真禅师广录》三卷及《语录》一卷流传于世。

  文偃禅师法席兴盛,座下常逾千人,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。以双泉师宽、德山缘密、香林澄远、巴陵颢鉴等为着。

  《人天眼目》云:「云门宗风,孤危耸峻,人难凑泊,非上上根,孰能窥其彷佛哉。」云门宗接化学人的手法简洁明快,惯以一字酬答所问。如僧问云门:「如何是云门剑?」师云:「祖。」上堂曰:「若约衲僧门下,句里呈机,徒劳伫思。直饶一句下承当得,犹是瞌睡汉。」时有僧问:「如何是一句?」师云:「举。」禅林中有「云门一字关」之称。

  《御选语录》记载:「师每顾见僧,即曰:鉴,僧欲酬之,则曰:咦。率以为常。故门弟子录曰:顾、鉴、咦。」以此接引学人。丛林称之为「云门顾鉴咦」。

  示众云:「函盖乾坤、目机铢两、不涉万缘(后人称「云门三句」),作么生承当。」众无语。自代云:「一镞破三关。」孤危耸峻的家风,若非上根之学人,实难登堂奥。本宗勃兴于五代,宋代时鼎盛,南宋时宗风日衰,法脉至不可考,其间计传二百余年。

今生成办 不负平生

  文偃禅师上堂,告大众云:「诸兄弟,若是得底人,他家依众遣日。若也未得,切莫容易过时,大须子细。古人大有葛藤相为处,只如雪峰和尚道:尽大地是汝自己;夹山和尚道:百草头上荐取老僧,闹市里识取天子;洛浦和尚云:一尘才起,大地全收,一毛头师子全身,总是汝把取翻覆思量,看日久岁深,自然有个入路。……十年、二十年,办取彻头,莫愁不成办。直是今生不得彻头,来生亦不失人身。向此门中亦乃省力,不虚孤负平生,亦不孤负师长父母、十方施主。」

  古来学人,参禅访道,无非是为明己身大事,乃至成佛作祖。然此一切,须承善知识教示,明白如何是自己?如何是祖?乃得成办。

(注)秦始皇时造的一种大锥,需用车拉转,使之钻物,其后已无用,禅林遂以「秦时𨍏轹钻」比喻无用之人。

  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