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1
 
本期主题:知因识果 从心做起







经云:「一切因果,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。」
以一切诸法,皆依此心;若离此心,无别有法。
因心即果觉,无二无别,但用此心,正智如如,菩提果自成。


世界微尘 因心成体

文/见纪法师


  小时候看到一个广告,有一句台词是:「人生是黑白的」,那时心当中所起的疑问至今还清楚记得:「世界明明是彩色的,怎么会是黑白的呢?」长大以后才了解,所谓的「黑白」并不是指颜色,而是指「感受」。

  人在什么状态下,会感受到人生是「黑白」的?大多是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,被负面情绪淹没的时候。但所谓「现状」,其实是自己过去做的每个决定,积累而成的后果。习惯的思考模式,逼迫我们用同样的态度和方式面对问题,久之,贪者更贪,尝尽求不得苦;而怒者更怒,逃不出怨憎会苦;始终在类似的回圈中打转,是因为没有发现那个将自己逼入绝境的,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无法作主的心。

因心即果 不离当下

  《华严经》云:「心如工画师,能画诸世间,五蕴悉从生,无法而不造。」每个人的世界,都是自心描绘出来的。这念心有了烦恼,起了无明,发之于身口就是麤恶之行,除了使身边的人不愉快,自己也诸事不顺而感到黑暗无光,活在苦的回圈中;相反的,心念常与慈悲、善法相应,除了大众乐于亲近、善缘具足之外,自身也常在光明的法界中,自在无忧,成为善的回圈。因果轮回从来都不只是前世今生那么简单,我们每一刹那所起的每个心念,因心即果,不用等到未来。

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,同样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中提到,有人闻佛慈悲行道,以恶言骂佛,等他骂完,佛陀平静地问他:「如果你送人礼物,对方不收,这份礼物你会带回去吗?」对方回答:「当然带回去。」佛说:「同样的道理,你骂我的话我不收,辱骂人的恶报一样会回到你身上。」面对外境,佛陀教导我们,不必为了别人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起恶念,只管照顾好自己的念头便是。

万法从心 心净佛土净

  舍利弗尊者曾请问佛陀:「既然菩萨心净则佛土净,诸佛国土皆清净庄严,为何释迦如来在秽土呢?难道世尊在菩萨因地发心时,心不清净吗?」佛陀问道:「日月的光明,有人因眼盲而不见,那是日月无光,还是眼盲人的问题呢?」舍利弗回答:「当然是眼盲人的问题,并非日月的过失。」佛说:「娑婆世界本来清净,但因众生心有罪业,所以不能得见,并非如来的过失,若人心净,便能见到此土本来的功德庄严。」于是,佛示现娑婆世界本来清净的佛土,使与会大众皆能得见,从而心生敬信。同样的世界,如来所见是净土,而凡夫所见是秽土,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好恶,着实跟自己心清净的程度有关,净秽由心,非关外境。

  《六祖坛经.忏悔品第六》云:「世人性本清净,万法从自性生。思量一切恶事,即生恶行;思量一切善事,即生善行。如是诸法在自性中,如天常清、日月常明,为浮云盖覆,上明下暗,忽遇风吹云散,上下俱明,万象皆现。世人性常浮游,如彼天云。」善恶亦是相对的,不论是善是恶,只要分别计较了,都是一种执着,有执着就有苦、就有烦恼。太习惯执着的事物,让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事:每个人都有解脱烦恼的能力,不思善、不思恶这念本具的清净心,才是一切的源头。烦恼浮云是暂时的,因缘和合而生,因缘散去则灭,而日月始终都在原处散发光明,如同人人本具的清净自性,不会减少一分一毫。

  理上虽然如此,事上还是需要透过不断地练习,老实地一步一脚印,落实修行,在每次对境时反观自照,不随生灭的念头而转,才能使清净心发挥本来无碍的作用。修行贵在能「觉」,使觉性现前的次数愈多,遇境作主的工夫就愈纯熟,掌握万法从「心」开始的原则,等于掌握了人生的真理。找回生命的自主权,才有能力为自己开拓光明的未来,让世界显现它本来该有的色彩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