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1
 
本期主題:知因識果 從心做起







經云:「一切因果,世界微塵,因心成體。」
以一切諸法,皆依此心;若離此心,無別有法。
因心即果覺,無二無別,但用此心,正智如如,菩提果自成。


因上努力 光明人生──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
  因果是這個世間的定則,任何人都離不開因果;它是一種法則,有因一定有果。佛法的真理,並不是佛發明出來的,而是佛以智慧觀察這個世間,所看到的真實道理,見事說事,見理說理。就像佛看到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因此告訴我們人有三世因果,過去因,現在果;現在因,未來果;因果通三世。

  「因果」不是消極的,而是最積極的。現在種什麼因,未來就得什麼果;先有因,而後感果。例如:我們對人很客氣,別人也會對我們很客氣,這就是因果。學生在學校念書,也是有因有果,現在努力勤學、很用功,這就是因;將來一定能夠得到好成績,這就是果。我們早上到公園裡去,遇到不認識的人,你跟他說:「早上好!早安!」他也會馬上回應:「早上好!早安!」這就是因果;如果你不理他,他也不會理你,沒有因,就沒有果。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,就能觀察到的因果。

  眾生在迷惑當中,不知道因果的道理,不明白什麼是因、什麼是果。而菩薩則不同,菩薩「知因識果」,知道種什麼因,就得什麼果;能夠知因識果,就能面對因果、改變因果。什麼是改變因果?知道是壞的因,現在絕對不去做,將來就不會受惡果;知道是好的因,現在就要努力去做,將來一定是好的果報。了解因果的道理,就知道一切都操之在己。

善念存 福德至

 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在因果當中,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僥倖、偶然的,一點一滴、一飲一啄,皆有前因。因緣果報的道理真實不虛。

  「因」就是一個人福德智慧的來源。同樣是做一件事,為什麼有的人賺錢,有的人賠本?就是福德因緣不同的緣故。世間人常說「人算不如天算」,從佛法的角度來看,「天」就是因緣果報。「天」有先天、後天,先天是過去所修的福德,後天是現在所結的人緣、所修的善法;假使過去沒有修福德,現在又不知道結人緣、修善法,做事當然就不容易成功。

  以前有一位開計程車的居士到山上來訴苦,他說:「師父!您教我們修行學佛,但是開計程車實在很難賺錢,這樣我也沒辦法修行學佛了!」為什麼呢?他說:「我開計程車很倒楣,經常會遇到超車搶客人的問題,前面的客人本來是攔我的車,但後面的車一下就超過去、把我的客人載跑了,真是氣人!再說,一天的時間有限,遇到堵車時,一堵就是半個鐘頭、一個鐘頭,既浪費時間,又沒辦法賺錢;這兩件事情,實在讓我無法忍受!」

  師父告訴他:你要改變觀念、發心修行,觀念轉過來了,開計程車就是修行。怎麼修?要把握一個原則,開計程車雖然是為了賺錢,但無論如何,一定要發心、發廣大心。首先,要修一切善、斷一切惡,告訴自己,現在開計程車,就是在修菩薩行,凡是來坐車的人,都要對他客客氣氣,還要把車子整理得很舒適、清潔,讓坐車的人心生歡喜。同時,自己的穿著也要注意清潔、整齊,不要讓人家看了生厭煩。如果遇到乘客付費時差幾個零錢,你就不要計較了,跟他結個緣、布施給他。平時你拿一塊錢、兩塊錢送給人家,人家還不一定願意接受;藉著開計程車的機會,假使一天有幾十個人來坐車,你和每一個人都結一塊錢的緣,這樣來修布施,福德慢慢就會增長。

  再其次,如果有乘客東西掉在車上,不要占為己有,要有這樣的發心。一般人沒看到錢財時,都自認為自己很清淨,不會起貪心、盜心;但等到錢財一現前,看到車上有一堆鈔票、美金,可能就會見財起意。所以要發心,凡是乘客掉在車上的東西,無論貴賤,統統送到派出所去,這樣一發心,就有福德。古德云:「人有善願,天必佑之。」福德是從我們起心動念產生出來的,時時刻刻起善念,福德就會增長。即便沒遇到這樣的事,但因為我們內心已經有這樣的發心,一樣也能增長福德。

  假使遇到其他人超車、把客人載跑了,我們就發起布施的心,這麼想:「這個客人本來是我的,我現在修布施,把這個客人讓給你載。」這樣一想,自然就心開意解。遇到堵車時,就趁著這個因緣來用功。我們平時一天到晚都很忙,現在因為堵車,有了一段空閒時間,一方面在車上休息,一方面這念心要保持平靜;這念心平靜、寧靜,不打妄想,保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就是修定,這樣就是在修行。

  如果遇到生病的人,不論遠近,要發心載他一程;遇到出家的師父要坐車,你就發心供養師父、供養僧寶;不管有沒有遇到,只要心中有這樣的發心,就能增長福德。

  這位居士聽了,依照師父的話去做,結果才過一個月,生意好得不得了。他說:「師父!我現在開車,從早開到晚,飯都沒時間吃;常常是準備要吃飯了,結果又有客人上車了!」這就是福德。我們想一想,開計程車的人很多,技術一樣、車子一樣,也同樣都是在台北市,但有的人賺錢,有的人卻賠了本,一天載不到幾個客人、最後連計程車都賣掉了,這就是福德不同的緣故。

  在世間做任何事情,都要靠福德因緣。福德,一種是過去努力得來的,一種是現在修來的;如果過去沒有修,只要從現在開始努力,自己的福德一定可以增長。

正信因果 步步光明

  佛法講:「有此則有彼,無此則無彼;此生則彼生,此滅則彼滅。」佛教導弟子要正信因果:現在種什麼因,將來一定得什麼果,這就是因果的道理。古人說:「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。」要想登上最高的山,必須從山下一步一步地爬上去;「行遠必自邇」,要想到達遠方,也是從近處一步一步地走過去,這就是因。所以要想將來有前途、事業成就,就要從因當中去努力,充實自己的學業、技能,培養自己的德行;要想成佛、成菩薩,也要從因當中去努力,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,做人是最重要的基礎,萬丈高樓從地起,如果這些都沒有做到,要想成佛、成菩薩也不容易。

  無論世間、出世間,任何事情要成就,都有一個因。做人,是以守五戒為因。生天,若是欲界天,就要以十善為因;若要生到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就要以修六行觀為因。修行要想超凡入聖,也是如此。證羅漢果,是以四諦為因;證緣覺果,以十二因緣為因;想成菩薩,就要修六波羅蜜;經過三大阿僧祇劫,六波羅蜜修行圓滿,就能成就佛道,這屬於漸修。

  若是頓悟法門,「頓悟自心,直了成佛」,必須先明白這念覺性、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,如禪宗祖師所說:「性即是佛」、「心即是佛」,這就是因、這就是道。道就是我們這一念心,這是最真實的,不用向外求,向外是求不到的。

  有的人雖然也知道心性的道理,卻不相信因果,這還是顛倒,一樣無法與道相應。所謂「因地不真,果招紆曲」,因一旦弄錯了,就是南轅北轍;因要正,才不會走錯路、走遠路。

因地耕耘 行道在心

  儒家講: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」這念心很微細、很微妙;能夠相信因果的道理、明白這念心,起心動念自然就符合因果,這念心時時刻刻起好的念頭,心當中都是光明,就是好的因;有好的因,將來就會感好的果。

  古人有一句名言: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」水是譬喻我們這念心,這念心起善念,發之於口,行之於身,身口意三業清淨,就有功德,在世間做人做事,一切事業都能成就,將來所感的果報就是天堂、就是佛國淨土,這就是「水能載舟」。

  相反地,如果這念心起惡念、起貪瞋癡,心當中就是黑暗、愚癡,因而生出許多妄想、煩惱;發之於口,口業就不清淨;行之於身,身體就會造惡業。因能感果,這樣的人生,愈走愈黑暗,將來就到黑暗的地方去,這就是「水能覆舟」。

  古德說,沒有天生的彌勒、自然的釋迦,你看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,成就了種種的功德、智慧,乃至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,這些並不是天生如此,而是過去到現在不斷努力,所成就的果報。一般人都知道「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」,耕耘就是因,有了好的耕耘,將來一定有好的收穫。有因一定有果,明白這些道理,就知道所有一切,都要靠我們自己去努力。佛法引導我們在因當中修行,走向光明的道路,明白因果的道理、正信因果,這一條路就找到了;建立因果的觀念,再來打坐、用功修行,就能很快與道相應。

  我們這一生能夠聽經聞法、修行,是過去的因、感現在的果;現在又發菩薩心,修福修慧、建設道場、護持佛法、精進用功,這就是菩薩的因,有了這個因,未來一定能夠得解脫,成就菩薩果、乃至無上佛果。佛法帶給我們無窮盡的希望、福報、慈悲、智慧;朝這個方向繼續努力,福慧雙修,一定能夠成就菩提大道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