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中时时有他人
文/普顿精舍研经禅修班学员 传韦
「人生不如意事,十之八九」,当境界来时,常常因「不如己意」,起了瞋心还不自觉,从而招感不善的法界。过去的自己性格压抑,不知该如何排解,以致于当瞋火起时,就像炉上的压力锅,念头就好似炉火般,念念相续无有间断、慢慢地炖,愈是钻牛角尖愈是沸腾。不只让身边的人难受,自己更因此而吃了不少苦头。
在职场上,曾经遇到同事仗着资历深倚老卖老,对后进百般刁难。当主管在时,虽然态度不佳,但还算客气,只要主管一出差,对自己来说简直是恶梦。这让初入职场的自己困扰不已,甚至一度对上班产生恐惧感,后来对这位同事从害怕、不满到厌恶。最后,因为他人看不过去,一状告到上级主管,这时自己沉冤昭雪、有上级主管护着,便对此位资深同事不屑一顾,压根儿也不将他放在眼里了,而总认为自己不过是以牙还牙。
放下我执 真心结善缘
直到有一天和师父小参后,才发现自己错了,以冤报冤,冤冤相报何时了?我们总同别人说要慈悲,那慈悲真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不就是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吗?怎能起如此大的分别,还对他人起了瞋恨心?反思师父的教导──「慈悲,就是心中时时有他人」,因为执着,放大了「我」,仅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,而忽略他人的难处。刁难又如何?不就是代表自身还有所不足。把他的分内事丢过来,我不正因此在过程中又学会了新的技能?在他有困难时,同于众人冷眼旁观的自己……想到就起大惭愧心。佛无一众生而不度,自己都和人有因缘,在同一处共事,还要挑人结善缘?既改变不了别人,就试着修正自己。
于是念头一转,再有相同的情况发生时,自己试着让膨胀的情绪先缓下来,先听他的说法,无论如何都先试着接受;久而久之,资深的同事不再感受到不善的氛围,剑拔弩张的状况自然就化除了。如今,我们可以在办公室和平相处,就算主管出差,传韦也不再感到害怕,彼此心中没有怨怼,对方还会拿东西和传韦分享了呢!
慈心为体 圆成菩提
过去有个公案是这么说的──清朝大学士张英的家人曾因重修宅邸,为了一堵墙与邻居发生争执,所以写信给当时在京为官的张英,请求他让官府帮家人作主。但张英收到信之后,随即回信:「千里送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」家人收到信后,当即决定将院墙退让三尺,而邻居知道后也退让三尺。这下院墙之间便空出六尺,这就是著名「六尺巷」的典故。初发心先为他人着想,只要发出慈悲的心念,他人一定也能感受到,进而化解瞋恚。
《华严经》云:「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,因于众生而起大悲,因于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。」以他人的利益为所有发心的起点,心中时时有他人,不但间接地破除了我执,更因此而感受到自在的快乐,不被自己的情绪所捆绑,就能做自己心的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