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步向善 步步向上
文/普同精舍住持 見酋法師
「修善」猶如播善種,行者經一番辛勤耕耘,配合外緣諸如肥沃的土壤、適當的陽光照射與水分灌溉,日復一日,必能有收割的一日。反之,「造惡」猶如種下不好的種子,又任憑雜草叢生,日復一日,必定影響收成。眾生起惑、造業、受苦,有因必有果,因的屬性不同、造業的差別、外緣種種條件的聚合,最終造就不同的結果。是故吾人不能不謹慎身口意三業,「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」。
大眾多存有以善抵惡的錯誤認知。然而,善歸善、惡歸惡,善惡不能相抵。俗云: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,假如把修善比喻種瓜,造惡比喻種豆,就能明白豈有種瓜得豆或種豆得瓜的道理,也能清楚何以善惡不能相抵。
斷惡修善 滅罪消愆
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第五章云:「若人有過,自解知非,改惡行善,罪自消滅。」在袁了凡的公案中,原本算命先生鐵口直斷他的壽命僅五十三歲,命中無子,後遇雲谷禪師指引,以功過格記錄自己所造的善與惡,並積極修善,持續改惡行善,以「立命之學」遣除命定之說,樹立因果正見,改過積善,依四正勤為斷惡修善之法門,轉識成智,就能掌握善念的光明,改善了自己的命運。
累積福德,必須了達福報屬緣起性空的特性,乃因緣聚合而成,緣盡還無,是故要進一步學習能作主地善用福報,而不執著於福報,轉化這有限量的福報,成就無有限量的實相真功德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能運用財物去行仁布德,修善積福,進一步要能了達所得的褔德,皆屬於有限、生滅、無常的,不起諸多煩惱執著。
老和尚常云:「先以善捨惡,後以捨捨善。」為什麼先以善捨惡,還要以捨捨善?〈永嘉大師證道歌〉曰:「住相布施生天福,猶如仰箭射虛空。勢力盡,箭還墜,招得來生不如意。」行善本是善法,但若著了有、著了我能給……種種的心念,當中滋長的貢高我慢、執有為實的心念,使修善反成為行者的障礙。誠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若修功德之人,心即不輕,常行普敬。心常輕人,吾我不斷,即自無功。」因此,即使我們做了很大的善行,做了以後不執著,不貢高、不我慢,也不執著於人我相,對他人保持慈悲心、謙卑心、恭敬心,就能漸次提升善法的層次至「自修性是功,自修身是德。」這也就是六祖大師所告訴我們「福德與功德」之不同:布施供養的善行是福德,功德須自性內見,非外求得。
步步向善 步步向上
何謂自性真功德?心性的理體妙用德行如經云:「念念無滯,常見本性真實妙用,名為功德。……若覓功德法身,但依此作,是真功德。」故而,若人能不執著於行善、不執著於能行善的自己,亦不迷惑於所行善的境界,即是以緣起性空的智慧,遠離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的妄想執著,打破修善的障礙,通達三輪體空,登上真空善的階梯,成就自性真功德的理體妙用。
故修善的階梯,以心起善念為始,惡念自然無法滋長,進而向上階梯更需不執著善法,了達緣起之法,即做即了,從俗諦的善,到真諦的善,進而趣向中道第一義諦理,以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行持,具足「緣起性空,本具佛性,三世因果」的正見,必能在善法中時時刻刻銷歸自性,進趣菩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