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7
 
本期主題:心淨佛土淨 心安世界安







經云:「心如工畫師,畫種種五陰。」
一切善惡、染淨諸法,皆由心造。
了解此理,安住真心;
順逆、毀譽,不動自如如;
心淨佛土淨,心安世界安!


但用此心 淨土自現

文/普圓精舍住持 見箭法師

  曾閱讀過一則報導:在二○○九年七月,由二百位宗教領袖共同參與的國際聯合宗教會(ICARUS)中,投票決議賦予佛教最高榮耀獎,獎項是「世界上最佳宗教」。佛教徒雖只占ICARUS會員的極少數,但許多宗教領袖並沒有選擇自己的宗教,而是把手中神聖的一票投給了佛教。

  這則報導帶給自己深刻省思,同樣是世界性宗教,為什麼能認同佛法理念?開山祖師曾說過,宗教帶給人們的:一是心靈上的希望,次為心靈的依靠,三則是心靈的淨化與提升;換言之,獎項背後代表的是,認同佛法能提供眾生離苦得樂的依靠與希望、與淨化提升的普世價值。歸納來說,所肯定的是佛法的核心價值──「覺」,及禪修內觀提供修行者反求諸己的立足點!實則宗教普世離苦得樂之價值,非從沉浮之外境中求,須以深化向內觀照檢視之!

心性本具 不假外求

  回首修行來時路,在面對現代世界多變與社會二元對立,甚至多元價值差異的修行外境中,檢討自己是否能時時落實佛法內觀覺照?猶記十多年前初出家未久,到美國分院學習,描繪著修行藍圖的歡喜心,漸漸地因自己對落實佛法解行的生澀、對美國人民宗教信仰價值的落差、異地文化的衝擊、言語表達的差距,及諸多陌生而困惑的外境,心隨境轉,慢慢被無明、貪、瞋、癡吞噬。

  然而,在一次美國籍護法幹部分享學佛因緣的對話中,一位幹部談及在美國中部保守的家庭宗教背景,因家人的阻攔,所以先在網路上用數十年了解佛法的觀念,而後才有勇氣到精舍學佛,中間歷經許多挫折與家庭衝突。但真正能安住道場的主因,是因在禪修班聽到開山祖師所弘揚「心性本具,人皆可頓」之知見,心中如獲至寶,過去對宗教乃至生命的迷惑,豁然開朗!他平淡卻又自信地說:「過去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!因為能認識本具心性而不外求,就是找到自己未來修行深耕的淨土!」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人雖有南北,佛性本無南北。」眾生皆有佛性,眾生皆能成佛!眼前這個與自己語言、文化差異甚鉅的居士,即使面對外相分別的藩籬,也無法撼動其對本具心性的深信!這讓自己反思開山祖師提示深化修行的目的,也因與護法居士對話的契機中,才發現一直以來,於紛擾外境中取相分別,希求修行提升,忘失了清淨心方是修行安身立命處!感恩逆境示現,且問何處才是淨土?經云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修行者的心才是真正淨土的耕耘者!不得別求淨土,但用此心,淨土自現!

善用其心 深耕修行

  雖知修行須依著這一念心,以本具的覺性起修,但修行路上並非總是順風順水。在面對順逆境,若不能直下承擔,而對境生心,心染諸境,煩惱還是難免。《華嚴經‧淨行品》云:「佛子!若諸菩薩善用其心,則獲一切勝妙功德;於諸佛法,心無所礙,住去、來、今諸佛之道;隨眾生住,恆不捨離;如諸法相,悉能通達;斷一切惡,具足眾善。」文殊菩薩以二六時中「善用其心」,教示後世眾生於諸法相悉能通達,於一切法皆得自在!若心念能作主,順逆諸境皆是助緣。

  開山祖師曾開示,佛法以人為根本,心清淨,佛土就清淨。心,才是根本。不論僧俗、男女、老幼、種族都有本具心性,一方面從肯定心性本具的堅實信心起步,認取自性,不取著煩惱;進一步養成內觀返照的修行習慣,更要學習善用其心而深化修行,修而無修,行而無行,作真心的主人,不作妄境的奴僕,方能如實地在千百種滋味中翻滾卻不染塵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