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随境转心自在
文/普门精舍大乘解行研经班学员 传契
忍辱是需要训练的,从小到大我们常被教导「凡事要忍耐」。虽然知道要忍耐,但有时总是咽不下这口气,尤其在吃亏的时候,明知道吃亏就是占便宜,但实际上,却不能容许别人占自己便宜,因此忍辱是需要学习的。
以前不明白忍辱的重要性,但在禅修班日渐薰修下,逐渐明白忍辱的殊胜。尤其在日常生活中,当别人给自己境界时,该如何去应对,这是自己要学习的功课。
在还没有接触佛法之前,面对境界时,总是要与对方讲出个对与错,是非公道等;但事情过后,发觉逞口舌之快,赢了又如何!自从上禅修班后,学习到修行的第一道工夫就是忍辱,从苏东坡八风吹不动的公案中,了解到自己常以为自己修行很好,但却因看不清凡事都是因缘和合而成、万物是虚妄的,因执着而起烦恼。因此,如何让自己的心不随境界而起舞,除了觉察、觉照外,还需要修忍辱。
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中提到「被辱不瞠难」,不生气的确真的很难。记得刚来精舍发心时,禁不起师兄的指导,愤而起瞠心,转头就走。虽然事过境迁多年,我仍然谨记在心,除了提醒自己要学习忍辱,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之外,还要以慈悲心待人;当境界来的时候,能够以广大的心量来包容。
虽然知道很多佛法的道理,但要落实在生活上还是需要费一些工夫。记得有一次,有一位知觉失调症个案的父亲打电话给我,询问如何可以让他儿子长期住院,我详细解释后,不如他预期的答案,他突然破口大骂,骂了近二十分钟;骂完后,他的朋友接着继续骂,一通电话讲了快一个小时,我忍不住笑笑地说:「先生你一通电话讲快一个小时,电话费会花不少钱喔!如果你想再继续讲的话,我可以打给你,这样你比较省钱。」他突然笑出来说:「小姐,骂你这么久,你怎么没生气?」我回答:「我可以理解你为人父的苦心。」之后我跟这家人维持不错的关系。自己除了落实中台四箴行的「对人以和」外,也坚住正念,训练自己的心不随境界流转。
日常生活中,我们会面对各式各样的考验,若希望自己的修行能够进步,就须本着忍辱波罗蜜的精神,及慈悲的态度来面对各种境界。这么多年来,在修行的路上一直不断地学习忍下自己的贪、瞠、痴,也因为能「忍」,慢慢地发现自己的烦恼愈来愈少,心也不容易随境而转,变得自在。